洪德元:学术出版,支撑我“挽救”分类学的愿望

洪德元参与编研的多部重要学术著作的封面。

■本报记者 胡珉琦

开栏语

2024年,科学出版社迎来70华诞。70年来,众多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篇章的院士和学者,其重要的科研成果大多是通过科学出版社的图书和期刊发表的。也正是这些院士和学者组成了科学出版社的优秀作者、译者队伍,从而铸就了“科学家的出版社”这一出版品牌。自本期起,本版开设“我与科学出版社”专栏,邀请院士和学者讲述他们作为科学出版社的作者及读者的故事。

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与科学出版社合作的《世界牡丹和芍药研究——兼论分类学的基本原理》正式出版。这部著作是洪德元团队奋斗30多年的结晶,浓缩了3本英文系列专著和4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尚未出版就被国内同行预订一空。

87岁高龄的洪德元,把整个职业生涯都献给了植物分类学。其间他参与编研了多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如《中国植物》(英文版)、《世界党参属及其近缘植物》(英文版)、《泛喜马拉雅植物志47卷:桔梗科》(英文版)等,均与科学出版社息息相关。

影响一生的书

1957年,洪德元以第一志愿考上复旦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但当时遗传学课程在各大学基本被取消,真正的遗传学研究陷入停顿。

“复旦大学不一样,因为有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家Th.Dobzhansky的门生谈家桢教授当生物系主任,使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教研组与米丘林遗传学教研组得以并存。”洪德元回忆道。

洪德元研究了一辈子分类学,分类学原理的核心是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而这一原理主要体现在遗传学中。可以说,没有遗传学知识,就没有分类学原理。

在这段求学经历中,有一本重要著作指引他走向了“科学”的分类学,那就是美国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史旦宾斯在1950年出版的《植物的变异与进化》。它把现代综合进化论应用到植物学中,成为许多当代植物学家学习植物进化的重要参考书。

“文革”期间被关在牛棚的洪德元仍不忘把这本书带在身边,翻了又翻。1979年,洪德元被公派赴瑞典隆德大学做访问学者,回国时他背回了厚厚的《植物的变异与进化》英文原著。

1990年,洪德元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个人著作《植物细胞分类学》,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本书是这样命名的。受史旦宾斯在1971年出版的新作《高等植物的染色体》的启发,洪德元在编写这本书时选取了很多相关内容。

洪德元表示,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植物分类学和进化植物学的研究生提供一本读物,也是为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者和教师提供有关的理论背景,此外,对植物育种工作者也是有益的。《植物细胞分类学》一经出版很快就售罄,洪德元后来的很多学生都读过它。

“在那个年代,科研人员非常看重学术著作的出版,因为它是对某一学科领域或者某一专题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要有独特的学术视角、深刻的思考,还要有创新的见解,这对科学发展和人才教育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洪德元首先想到的就是与科学家群体关系最为密切的科学出版社。

洪德元谈到,网络时代的学术出版只是出版形式的变化,内容创作不变。无论什么年代,学术著作都是人类知识的“档案”,不可取代。

最看重的一本书

在谈到与科学出版社合作中最重要的一本书时,洪德元不假思索地提到了《世界牡丹和芍药研究——兼论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出版这本书是他由来已久的心愿。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世界牡丹和芍药研究就成为了洪德元科学研究的首要项目。

在国内,洪德元和他的团队踏遍了四川、西藏东南部、云南、新疆等有牡丹和芍药的广大地区;在国外,他的考察西起西班牙,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和高加索至日本,并跨洋考察美国西部,覆盖了芍药属几乎全部分布地点,获取了后来的染色体研究和谱系基因组分析所必需的实验材料。

在进行野外考察时,洪德元还对各个类群逐个进行分类修订,依据形态性状的观察、分析、野外考察数据,必要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断发表分类修订文章。

直到2004年,他终于有底气编写世界牡丹和芍药的英文专著。在此后近20年时间里,英国皇家植物园的出版机构邱园出版社为洪德元出版了三册本的《世界牡丹、芍药》系列著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对世界牡丹和芍药的全面研究”“具有很高的科学权威性”。

专著在英国出版,书价昂贵,国内的分类学工作者不易接触了解。2022年,洪德元与科学出版社一拍即合,决定把3本专著和46篇论文的内容汇成一体,用中文扼要表达,发挥这本书应有的作用。

在书中,洪德元压缩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成果,突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专门普及了分类学基本原理。

洪德元坦言,直至今天,许多高校专业的植物分类学教科书仍旧匮乏,严重影响了中国植物分类学人才的培养。他呼吁,科研、教学人员和出版社应共同努力,重新修订植物分类学教科书,通过研究生培养,建设高水平的分类学队伍。

支持“写书人”

在与科学出版社的合作中,洪德元的著作体量最大的是各类植物志。其中,《泛喜马拉雅植物志》是比较特殊的系列。

2010年,在洪德元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启动了泛喜马拉雅植物志项目。这个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植物分类学研究领域是独一无二的。

该项目会集了中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瑞典、英国、美国、日本等15个国家的116名植物分类学家,计划用20年时间了解泛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并形成第一个完整的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区系记录,预计50卷,共80册。

目前,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桔梗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爵床科、唇形科等植物类群的10卷(册)《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另有20余册已完成初稿。

“通常,一个分类学家完成一本植物志编研需要3~4年时间,但在以影响因子论‘英雄’的年代,这样的专著在现有的评估体系中,它的学术贡献不被重视。”洪德元直言,植物志不同于论文,它服务的对象更广,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书,而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严重阻碍了青年分类学者对学术著作的投入和热情,同样对学术出版不利。

如今,分类学这门传统学科的发展不容乐观,分类学者人才队伍不断萎缩。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洪德元希望科学出版社作为国内科学学术著作出版的“领头羊”,能够更多支持这一学科知识体系的不断构建,建立科学著作评委会,优先发现真正有价值且急需出版的学术选题,提高出版速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