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何不吸烟的人也患肺癌?他们与吸烟的肺癌患者情况相同吗?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吸烟者和非吸烟者所患肺癌背后有不同的突变模式。这些发现对治疗不同类型肺癌有潜在意义,同时也为摸清导致肿瘤造成损害的基因组提供了信息。相关论文9月6日刊登于《自然—遗传学》。
大约10%~25%的肺癌发生在非吸烟者身上,但关于肺癌的基因组测序研究大多来自吸烟者的肿瘤。尽管人们通常认为二手烟促进癌症发生的机制与吸烟类似,但在基因组水平上所知尚少。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Maria Teresa Landi和同事测序了232名过去从未吸烟的肺癌患者(平均诊断年龄64.8岁,75.4%为女性),尝试识别出非吸烟者所患癌症特有的遗传模式。基于基因组变异,这些肿瘤可大概分成3类,而且一些进展快速,另一些进展缓慢。区分这些亚型的特征包括低突变负荷的高瘤内异质性、特定染色体改变加EGFR基因高频变异,以及全基因组折叠。研究人员表示,患有肺癌的吸烟者具有这3种亚型的频率不同,可为精准医疗提供参考。
研究人员还发现,该研究未能发现很强的与吸烟有关的遗传标签,即便曾暴露于二手烟的个体也没有。
虽然该研究需在更大患者阵列中重复,以明确描述这些结果,但Landi等人认为,这些发现使人们向为非吸烟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又进了一步。(鲁亦)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1-00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