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彬 通讯员张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水林团队,首次提出了中药材料学的概念,通过材料学方法,将中草药处理成一种纳米级生物功能材料,在根除病毒和细菌病原体的同时,不会导致过度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以达到治疗病毒细菌混合肺炎的目的。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物质》。
病毒细菌混合肺炎由于病原体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患者死亡率非常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基于中药材料学这一概念,该团队以中国茶为原料,提取了由多种儿茶素组成的天然茶纳米点(平均尺寸约3纳米),探讨了茶纳米点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茶纳米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大量聚集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通过影响该菌的氨基酸代谢并破坏其菌膜结构进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团队同时研究了茶纳米点针对H1N1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机制。茶纳米点能与H1N1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形成密集的氢键网络,该氢键网络能够有效抑制H1N1病毒活性,从而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
团队通过药物配伍筛选发现,茶纳米点和与其分子结构相近的中药成分木犀草素混合后,具有很好的协同抗病毒和抗菌效果。在小鼠的病毒细菌混合(H1N1病毒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模型中,采用茶纳米点与木犀草素结合后雾化吸入治疗,小鼠死亡率大大降低。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1.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