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神经环路诱发胶质瘤产生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浙江大学研究员刘冲团队首次通过清晰证据链,证明了嗅觉感知体验和胶质瘤发生之间存在独特的直接联系。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颅内肿瘤,从发现疾病到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5个月。此前,科学家尚未确定环境刺激如何与该疾病相关联。

刘冲实验室耗时数年,构建了模拟人类大脑中胶质瘤的产生过程的可靠动物模型。通过分析,团队发现肿瘤主要自发产生于嗅球的突触小球层,也就是嗅觉环路第一级神经元(嗅觉感受神经元)和第二级神经元(称为僧帽/簇状细胞)的信息交流区域。接着,研究团队利用前沿的化学遗传学干预手段,精确抑制小鼠嗅觉感受神经元活动,发现肿瘤体积显著下降;而激活其活动后,肿瘤体积增加。结果证实,嗅觉环路神经元的兴奋性活动是胶质瘤产生的根源。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研究团队通过精准的物理阻断方式,阻断小鼠单侧嗅觉输入。直接封闭小鼠单侧嗅觉输入后,封闭侧大脑嗅球中肿瘤的体积缩小,充分证明了嗅觉刺激可以调控胶质瘤发生。

刘冲表示,这一成果为后续探究不同感知觉刺激,甚至情绪应激和异常神经功能相关疾病是否也会影响肿瘤发生提供了广阔空间。基于此研究的深入探索,也将为胶质瘤的预防、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