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思玮)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教授薛华丹、金征宇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针对胰腺癌特有的肿瘤微环境,研发了一种新型、可注射的水凝胶。动物模型证明,该新型水凝胶可通过快速的局部光热治疗作用消融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有效抑制胰腺癌的进展和转移。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今日纳米》。
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具有基质高度纤维化、T淋巴细胞浸润缺乏、乏氧等特点,免疫应答呈现高度抑制状态,现有的免疫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对此,研究团队利用“近红外光热+免疫治疗”的协同疗法(以下简称光热免疫治疗)调控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使胰腺癌由免疫学意义上的“冷”肿瘤变为“热”肿瘤。团队选用内源性光敏物质胆绿素(BV)和临床批准胰腺癌用药胸腺五肽(TP5),通过共组装的方式制备出新型的BV/TP5水凝胶,并利用“磁共振+光学双模态成像”的方法监测联合治疗效果。
胰腺癌瘤内注射BV/TP5水凝胶加光热免疫治疗后,瘤体温度在10分钟内可从29.2℃攀升至54.6℃。治疗前后的影像监测显示,BV/TP5水凝胶可明显抑制肿瘤进展,而单一的BV或TP5水凝胶则作用有限。病理结果表明,BV/TP5水凝胶可抑制肝、脾等其他脏器的胰腺癌细胞转移。
在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脾脏细胞和肿瘤组织细胞3个不同层面的实验中,相较于BV水凝胶组、TP5水凝胶组和空白水凝胶组,BV/TP5水凝胶组可显著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原位生长,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抑制远处转移灶的出现。乏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BV介导的光热效应可有效缓解肿瘤微环境的乏氧情况,可用于协同治疗胰腺癌。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nantod.2023.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