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晴丹)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牙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鲆鲽鱼类套式病毒(CSBV)快速检测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首次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一种现场快速检测CSBV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水产养殖》。
CSBV是引起鲆鲽鱼类出血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鲆鲽鱼类出血症多出现底板出血、烂鳍烂尾、肝脏出血等症状,对于易感的鲆鲽鱼类,CSBV的致死率高达70%以上。北戴河站分别于2019年和2022年在河北省以及辽宁省分离得到CSBV的两株新毒株,分别将其命名为牙鲆分离株、大菱鲆分离株。截至目前,CSBV已扩散到河北省、辽宁省的多个鲆鲽鱼类养殖场,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解决现有CSBV检测方法操作复杂、对于设备要求高的问题,研究团队基于LAMP建立了快速检测方法,通过1小时内的恒温扩增就能用肉眼观察颜色变化,从而得到实验结果,完成检测。并且该方法还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再次验证。结果表明,在65℃恒温扩增1小时后,检出限低至10 pg/μL。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对于设备要求低,还具备扩增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的优势。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7/s10499-023-01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