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最古老蝌蚪化石

本报讯 10月30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科学家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最古老蝌蚪化石,距今1.61亿年,其解剖结构与一些现代蛙类惊人相似。

2020年1月,古生物学家在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寻找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时发现了它。“虽然他们没有实现最初的目标,但在连续数天的挖掘后,其中一位团队成员发现了一块带有特殊印痕的石头——蝌蚪化石。”阿根廷迈蒙尼德大学的Mariana Chuliver说。

通过分析1957年以来在同一化石层发现的数百个成年标本,Chuliver及同事已将这些蝌蚪归类为灭绝的蛙类Notobatrachus degiustoi。

此前,科学家从未发现早于白垩纪(始于1.45亿年前)的蝌蚪化石。新标本也是迄今第一块来自早期蛙类谱系——茎无尾目的蝌蚪化石,比现代青蛙物种冠无尾目出现得更早。

新化石保存完好,头部的眼睛、神经,以及前肢和部分尾巴清晰可见。研究团队估计其长约16厘米,与现存最大蝌蚪的体形相当。Chuliver指出,支撑鳃的骨骼表明,这只化石蝌蚪已经进化出现代蝌蚪特有的滤食性解剖结构。

这只古代蝌蚪与现代蝌蚪的相似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研究团队能够判断出它的发育阶段,并得出结论——它正处于从蝌蚪形态转变为成蛙的时期。地球气候曾经更为温暖湿润,这种条件可能有利于蝌蚪长得更大。此外,Chuliver补充说,当时没有其他蛙类或鱼类的竞争或掠食,也促进了蝌蚪的生长。

澳大利亚博物馆的Jodi Rowley表示,新发现的蝌蚪化石“证明了‘典型’的青蛙生命周期是多么成功和稳定”。

蝌蚪的大小暗示了1.6亿多年前的栖息地状况:水域丰富、捕食者和竞争者稀少。“这是现代青蛙物种无法企及的理想环境。”Rowley说。(杜珊妮)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05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