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朱兆华/教授丁长海团队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李禄金团队合作,开展了锻炼治疗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建模研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英国运动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类型,同时也是导致慢性关节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老龄化和肥胖率的不断增加,骨关节炎疾病也在迅速增加,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锻炼作为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提升肌肉力量、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改善身体功能,从而缓解骨关节炎的症状。多数临床指南推荐将锻炼视为骨关节炎患者的核心治疗方式。
现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锻炼处方(如锻炼类型、强度和治疗持续时间)以及各亚组患者的特征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然而,锻炼治疗的最佳处方和目标患者亚组尚未明确。因此,定量评估最佳的锻炼处方及其适用的亚人群对于优化当前针对骨关节炎的锻炼治疗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该问题,研究团队专门对锻炼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进行了建模分析,汇集了全球188项临床研究数据,涵盖了12735名受试者。研究发现,锻炼治疗的效果在2个月左右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锻炼治疗表现出更高的有效性,且所有终点指标的效应均高于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在为期12个月的治疗中,针对关节局部的锻炼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结合全身和局部锻炼的方案(如太极、瑜伽)。
该研究还探讨了水中锻炼结合肌肉强化和柔韧性训练的效果,发现这种组合方式能显著改善WOMAC(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的总分、疼痛、僵硬和功能性评分,分别降低了18.8%、45%、17.5%和29.3%。此外,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年龄较小或基线WOMAC疼痛评分较高的膝关节炎患者从锻炼中获益最多。
该研究为临床上锻炼治疗处方的选择以及适宜人群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未来可探索将我国传统治疗方法,如太极等,与传统锻炼治疗相结合,从而发挥改善骨关节炎症状的协同增效作用。(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