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潜在新靶点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内分泌研究所教授谢向阳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团队,合作发现并确证饱和脂肪酸棕榈酸(PA)是过氧化物还原酶1(PRDX1)的酶活性抑制剂,提示增强PRDX1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是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一种潜在方法。1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PA是人体中最常见的饱和脂肪酸,既可通过饮食摄取,也可在体内从头合。在NASH病人中,PA转运蛋白表达量上高,PA细胞摄入量增加。由于PA具有细胞毒性,可诱导脂质堆积和ROS升高,进而导致细胞凋亡和炎症,导致NASH向终末期肝病发展。

研究团队构建了PRDX1全身敲除、肝脏特异性敲除PRDX1和过表达PRDX1这3种不同的遗传小鼠模型。结果显示,过表达PRDX1能够降低肝脏内双氧水(H2O2)含量,减轻肝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小鼠在特殊饮食诱导下的NASH。

机制研究发现,PRDX1可通过清除H2O2和减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的氧化来抑制JAK-STAT1/3信号传导,也能通过降低线粒体的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肝脏线粒体功能,进而缓解NASH。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发现并确证了迷迭香酸(RA)是PRDX1的激动剂。RA与PRDX1的复合物结构显示,RA结合在PRDX1的酶活性催化口袋中,RA与PRDX1活性位点之间形成的氢键网络,有助于激活PRDX1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此外,RA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重组野生型PRDX1的超氧化失活形态水平,表明RA可能通过减少PRDX1的超氧化失活态稳定其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源:中国科学报 江庆龄)

PRDX1作为NASH潜在靶标及RA调节NASH作用的工作示意图。图片来源于《自然-通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5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