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的问题出在认知与沟通

 

“从目前查处的转基因个案中,非法种植转基因产品仅仅是个别地区、个别品种的个人行为,没有出现大面积滥种的情况。”近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转基因问题一直拨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其实,超越科学界线的转基因安全争论,在中国已持续多年。为何科学家对公众的科普总是不到位,公众对转基因的理解又存在着偏差?

转基因不改变物种本质

“今天我们吃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是人类长期人工选育、转移基因的结果。”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说。

作为转基因领域的专家,林敏被外界贴上了“挺转”派代表人物的标签。尽管对此有些无奈,但他觉得有义务向公众解释清楚,他认为,从科学的角度而言,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并无本质区别。

他表示,其实很多人不了解,我们的传统食品并不是一千年以前的那个传统食品了,比如我们老祖宗刚开始吃的野生稻,是从有毒很难吃慢慢育到现在吃着口感很好,并不是一成不变。

“尤其是近一百年的杂交育种,很多人都以为是天然的两个东西在杂交,根本不是。”林敏说,从科学上来讲,杂交育种首先要用几乎所有的手段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用钴源、紫外线去照,培养出高产、优质的品种,别说几千年了,甚至和五年前的都不一样。

“转基因技术和常规技术一样,它是中性的,安全不安全关键在于转了什么基因,就像常规技术选了什么性状是一个道理,只是能比常规技术更快地育出优良品种。就像飞机一样,其实飞机要比马车安全得多,但对飞机安全的管理要严格得多。”林敏说。

对此,有专家表示,转基因并没有改变物种的本质。只是改变作物的特性实现增产、抗虫的目的,这样的特性改变不会使作物变成新物种。科学家们所做的,不过是通过与传统育种不同的方法对作物进行更有预见性和准确性的定向改造,顺应并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进程。

要不要商业化种植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慎重推广转基因。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对于农业转基因技术,要“加强研发和监管”。

他表示,我国政府对于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原则一直非常清楚,有三大原则:第一,转基因技术是当代生命科学中最前沿高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这个领域中不能没有一席之地;第二,任何进行商品化生产和进入市场的转基因农产品都要经过严格的科学检测,只有确保安全才可以上市;第三,保证给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此前,全国政协召开了专门围绕转基因问题的双周协商会。会上,一些委员建议,转基因技术要大胆研究,慎重推广。要区分食用与非食用、主粮与非主粮的不同情况,对主粮的应用推广要十分慎重。要考虑转基因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群众的接受程度以及现有的管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群众信任第一。

“从国际上看,虽然对转基因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了要加强监管,从已经查处的极个别地区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情况来看,对转基因的监管确实还要进一步强化,要加强日常监管,要严格监督执法。

在林敏看来,这是中央传达的一个积极信号,对技术比较成熟、产业迫切需要的品种,比如玉米,我国对外的依存度非常高,几乎一半需要进口,就可能会加大推广力度。而对于水稻等主粮,现在还没有迫切到那种程度,则会慎重。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表示,就一号文件的这种表达,“挺转”派和“反转”派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作为“反转”派,他一再强调:“我没有反对过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也没有反对过种植转基因棉花,而是反对现阶段在中国推广转基因主粮。”

这是一个公众议题

在这场争议中,唯一可以达成共识的是:这个话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林敏反思这十几年来科学界在公众宣传上做得远远不够。“我们的政策法规、研究过程都没有向公众做科普宣传。”

对于转基因食品,人们听到的官方说法一直是“任何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以说与传统的食品一样,是安全的。”转基因主粮要不要推广,有专家担心“一旦放开之后可能科研的积极性会更大,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转,监控非常困难。主粮推广,风险很大。”

对于这个科学家与公众信息、认识完全不对等的议题,拥有话语权的资格也成了争议的一部分。江晓原认为,只承认科学家的话语权是不负责任的。“转基因主粮一旦推广,将会推到全国人民的饭桌上。公众应该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就此问题,第三届国家农作物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大昉表示,除了科学家的科普宣传做得不够,政府部门也有问题。“政府的态度不坚决,在2009年舆论最热闹的时候,政府没有及时、明确表明对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态度,甚至很长时间连专家委员会的名单都没有公开。公众意见很大,觉得你们偷偷摸摸的,肯定不是好事。”(科技日报北京3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