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朴素而又经典的概括。乡情和亲情将四散的游子们牵连起来,家的方向,是游子的必然方向。在全球疫情之下,为了不增加疫情防控工作的负担,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于是远离家人,通过网络连线,与亲人云上相聚,点点滴滴,都能见证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
儿女有情,祖国亦有心。从1月中旬起,中国驻外使领馆相继向有困难的海外留学生等群体发放 “春节包”。天涯海角隔不开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万水千山斩不断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跨越山海传递爱,小小的“春节包”亦能让同胞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春节前夕,中国驻外使领馆在网上的提醒不断,让海外的同胞在异国度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春节。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六千万华侨华人,不管到哪里,一到春节,心里的热情就会被点燃,有割舍不掉的情怀。时代变迁,但春节的价值核心不变,这是文化的根,记忆的乡愁。在微博上,有网友开设了话题#最远的团聚#,发起“全球华人云庆新春”活动,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乡村灶头间烧火的视频,一下把很多人带回了童年;家门口挂的香肠的照片,似乎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个久违的拥抱、一首回忆里的歌曲……以镜头传递思念,用网络表达祝福,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全球华人送年味,解乡愁。
送上“年味”儿,就是送上中国的文化大餐。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正月初一,再次进行线上直播活动,以“贺岁的故宫·冬日的祥和”为主题,带领观众走进故宫,欣赏辞旧迎新、宏雅祥和的紫禁城;重庆彭水自治县,视频直播家乡年,让在外过年的务工人员,也能在网上感受到家乡过年的氛围。即使与亲人不在一个地方,但心在一块,同样够感受一翻家乡浓浓的年味。网络赋能,我们在异国、在他乡,也一样与故乡的大地重逢,与生命的蛰音相认。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春节”,就会发现,这些文化的“珍宝”,已经走出了博物院,走出了深山,通过网络传到了海外,传到了世界的舞台之上。一些传统年俗尤其是手工制作平日比较少见,通过网络直播,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制作过程的直播,也是年俗的新体验,是文化传播的新途径。网连四海,文化就能跨山越海,就能抵达世界的每个角落。
飘洋过海藏不住情,万水千山挡不住爱。网络连线,连上亲情;云上过年,过出文化味。互联网+春节,有乡音乡情再现,也有传统文化复苏。我们腾“云”驾“数”过大年,深情厚爱尽在“网”中央,无论身在哪里,一样亲情在,一样有年味。(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