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灰色地带,不容“一日男友”触碰底线

近日,“一日男友”式体验服务因190元钱可以租用“男友”30分钟,牵手还需要额外收钱的盈利模式而引发网络热议。目前其业务开展仍属于法律效力难以影响之地,也为相关管理带来了治理难题。在看到“一日男友”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一面时,也应警惕其背后可能带来的种种隐患,不容其在看不见的灰色地带触碰底线、滋长黑暗。

“一日男友”式体验服务的盛行,其实由来已久。早在之前便存在“租个男友回家过年”的现象,不少年轻人在过年过节回家时,为了让父母亲戚不再为自己的情感大事担忧,往往会选择此种租借方式来短暂应付。而发展到如今的“一日男友”式体验,其实是对于异性陪伴的情感需求变得更为普遍化、日常化,这是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种精神需要的缺口,也是情感依恋的短缺表象。

应当注意的是,在“一日男友”的购买者中,有一部分群体是因为原生家庭的缘故导致情感缺失,所以需要通过这样的租购方式来填补精神依赖的空缺。正因如此,“一日男友”这一人设被消费者无形中投入了大量的私人情感和单向依恋,于店家而言只是赚钱营收的方式,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会因为这短暂的陪伴、贴心的话语而深陷其中,甚至出现包月购买等续费延期现象,难以自拔。

其实,消费者借此方式来满足正常的情感需求本也无可厚非,但就怕买者“当局者迷”,模糊了金钱交易与真情实感之间的区分界限,迷失了虚构关系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判断能力,便极有可能变成这条利益链条上被无情宰割的羔羊,既被掏空了金钱,也换不来真心。而这对于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的消费者而言,或会成为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伤害。

应当注意的是,“一日男友”挖掘利益的触角主要遍布于年轻人群,并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甚至成为不少人送礼的“佳品”,而此类购买行为的动机多是为了寻求新鲜刺激、满足猎奇心理。通过开盲盒得男友的方式,只需要按照男友的平台等级按时长付费,就可以购买到诸如“牵手”“陪吃饭”“拍合照”等真实体验,甚至可以通过不同价位自由挑选心仪款男友。此种便捷的获取方式,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购买者对于另一半的美好幻想。

但应警惕的是,“一日男友”的体验式服务毕竟多是在二人空间内开展,且脱离平台的中介约束后,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如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中,极有可能发生一些越界逾矩、涉嫌违法之事。而青年群体的认知能力受眼界与经验的局限,难免面临自身权益受到侵犯的威胁。对此,购买者不能不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提升自我保护与权益维护的意识。

伴随着体验式消费的盛行,许多新型商业模式正跃跃欲试,意图分一杯羹,行业的标准规范可能会滞后于商业的快速发展,因而给部分商家提供了试水灰色地带的可能。但问题并不总是要等到暴露之后再解决,前期的严控把关、加强监管或许是减少隐患、降低风险更为有效的举措,对于“一日男友”式商业模式的运营更应如此。通过外部监管的有效施压与严格约束,激活店铺平台自身加强行为规范的内在动力,时刻绷紧严守法律与道德底线的双重神经,才有可能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赚取正当收益、做好正经生意。

与此同时,在面对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一日男友”式服务时,消费者在忙着挑选男友的颜值、声音、性格之际,也要坚守基本的三观与底线。既然是用钱买来的一场交易,就应理性对待、客观体验,时刻铭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莫因一时的猎奇噱头,让“一日体验”得不偿失。

文/曲亚宁(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