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独居女性害怕的还有“漠视”

近日,《南风窗》一篇题为《被选中的独居女性》的报道,再次引发人们对女性安全的关注。从前几年的“滴滴司机杀害空姐”到最近的“房产中介员工杀害独居女孩”,这类事件层出不穷,反复刺痛人们的神经。更让人难受的是,这些报道并非特例,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里,还有许多女孩说出了自己曾经遭遇的恐怖经历。恐惧、侥幸、无奈,这是大多数女性的内心真实写照。而这些害怕一方面来自于未知的伤害,另一方面则来自他人的漠视。

文中提到,一个女孩遇到了举止怪异的男邻居,她向男友求助,男友“并没有表现出多大关心”;打电话给派出所,“因为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她没有得到帮助”;打电话给房东,房东只是让她锁好门。而在这篇报道的评论区,一位网友留言说:多是过度敏感。这条评论得到了48个点赞,这些冷漠的态度同样并非个例。

不止是独居女性,近年来女性遭到侵害的事件频发,有女性网友表示:自己在地铁上面对异性的打量会感到害怕;不敢和异性单独乘坐电梯;晚上走在路上会反复回头……而与之相对的,部分人尤其是男性无法理解这些心理与行为,甚至评价为“被害妄想症”。

由于生理构造不同,女性的体格大多更为娇小,力量往往不及男性,而这恰恰是女性遭到侵害的原因。随着近年来媒体对相关报道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危险无处不在。我们无法知道坏人藏在哪里,所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没有错。

保护,一方面需要自身的警惕,另一方面仍需依靠他人的帮助。犯罪分子瞄准独居女性恰恰是由于对方独身、没有人可以求助。有些时候侵犯并没有实际发生,身边亲友、小区物业、执法人员等因此不会重视,但这并不排除犯罪分子再次作案的可能。势单力薄的女性很难抵抗侵犯者,而如果有人能够为她们提供保护支持,那些潜藏在暗处的人大概率也会放弃作案。

从亲密关系的爱人到陌生网友,他人对担忧的漠视,对“过度”自我保护意识的嘲讽会间接促使女性更为忧虑。试想一下,在未知的危险面前,当你求助身边最信赖的人却遭到了忽视,内心一定会更加恐惧无措。同时,网络上“被害妄想症”的说法无形中又会让当事人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从而降低警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独居女性发生危险的概率并不小,这种嘲讽是否又会造成更多的伤害?

拒绝漠视是形成社会良好风气的开端,而当整个社会都有意识地关注女性安全,隐藏的犯罪分子才会打消犯罪念头,女性才能更有底气地走在阳光下。

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照是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如何保障女性不被侵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但首先能做的是持有关怀的态度。人的确很难做到设身处地,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大多不会深刻共情。但至少,不应该对那些遭受过伤害、时刻处于担忧中的人们说风凉话。

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girls help girls,意思是女性才能帮助女性,女性才能共情女性,而这句口号背后实则是遭到漠视的女性们发出的无奈叹息。性别并非是人与人之间的天堑,“human help human”才是更理想的状态。

文/曹卓思 (四川外国语大学)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