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宇故事最动人的是“优雅的自尊”

东原

一篇题为《我们的天才儿子》的爆款文章,让人们知道了天才翻译家金晓宇和他父亲金性勇的真实人生。金晓宇幼年不幸眼部残疾,后来又被确诊为躁郁症患者,翻译就是他和命运抗争的唯一武器。十年来,他翻译了英语、日语、德语共22本著作,读了浙江图书馆几乎所有的外语小说,并细心照顾了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妈妈生命中最后三年。(1月18日《杭州日报》)

一个整版加上配稿,超过6000字,迅速引起全网刷屏,在当下的传播语境中,这不但说明严肃写作依然有强大的生命,用心用情写出的作品能够得到真心真情对待。金晓宇的故事为何令人感动?

有人评价金性勇,“一个老派的知识分子,仍维持着优雅的自尊”。确实,在金性勇如水一般的叙述中,能够看到这种“优雅的自尊”,而走进时光的河流里,“优雅的自尊”正是理解金晓宇和他父母亲的一把钥匙。

这个故事有着悲伤的底色。金晓宇生于1972年,今年已经50岁了,他的人生有着不幸的一面。6岁时,他被邻居小孩误伤眼睛,左眼从此失明;高一的时候,他退学了,后来被确诊患有躁狂抑郁症,他和家庭的节奏也因此完全被打乱。然而,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父母也竭尽所能满足金晓宇的要求,给他自学外语创造各种条件。在38岁那年,金晓宇获得了翻译文学作品的机会,他的才华也因此展现出来,此后,他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一共翻译了22本书。

金晓宇当初努力自学外语,后来积极翻译作品,父母亲全力提供支持,也未必就有着什么“远大的目标”,更多可能还是为了保留一份优雅,为了有尊严地活着。父亲金性勇有一句话,“我作为父亲,最有幸的是在这十年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助手”,而这十年也是全家最难得也最幸福的岁月。更让人动容的是金晓宇和母亲之间的感情,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母亲痴呆了好几年,金晓宇一直精心照顾着母亲。

人的命运很多时候存在偶然的成分,但人生的路却可以由自己选择。即便是在凄凉中,也可以拥有温暖;即使是在暗淡中,也可以拥有光彩。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优雅的自尊”却是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并可以拥有的。这也启示人们,所谓望子成龙,到底应如何教养子女,又要教养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在面对生活磨难时,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选择自暴自弃?

金晓宇和他的父母的人生故事,让人想到泰戈尔曾写过的一句话,“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其实这句话,还是显得有些嫌“大”。在金晓宇的经历里,有伤也有爱,有凉也有暖,但他和父母,始终追求一种优雅的人生,随着这篇刷屏文章,更是得到了人们的尊重。金晓宇故事最动人之处,就是“优雅的自尊”,这种“优雅的自尊”,也是值得所有人追求的。

金晓宇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了“躁郁症”。也许有人并不了解这个病是什么,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能够给予躁郁症患者什么帮助。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过分打扰金晓宇的生活,从“优雅的自尊”出发理解他、尊重他,让他可以安静地坐在书桌旁。我们可以好好读几本金晓宇翻译的作品,去感受他的心灵,去感触笔下的世界——这其实也是我们能做到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