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公益诉讼,为持续20多年的“树房之争”画上了句号。在浙江苍南县南宋镇,有一棵树龄约920岁的古樟树遭遇违建挤兑。近日,随着违建楼房的轰然倒下,古樟树终于得以伸展筋骨,健康生长。(3月20日 人民网)
古树一直被视为一个地方悠久历史和生态文明的象征。浙江苍南县南宋镇这棵920岁的古樟树,就是一个“活化石”。“树房之争”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有可能让这个“活化石”灭失。一场公益诉讼为古樟树“撑腰”,最终“打败”了违建楼房。“为920岁古樟打官司”,并非小题大做,公益诉讼助力古树名木保护值得大力推广。
这棵920岁古樟树来头不小,是苍南最长寿的树,但这些年却过得很“憋屈”。原来,古樟树生长在南宋镇通往挑矾古道的必经之路上。早年,树下垒起一座简易石头房,开了家小店。20世纪90年代,石头房扩建成了铁皮房,数年前又建起了两层砖混楼房,古樟树的生长空间一步步被挤兑。加上水泥地面阻碍根系生长,整棵树已倾斜。“树房之争”持续20多年,一直没有结果。如果维持现状不变,古樟树有倾倒趋势,最终或被挤兑严重而死亡。
根据相关法律,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原有建筑不允许改建扩建。简易石头房,逐步扩建为两层砖混楼房,可以说房主已违法。但是,如何依法让违建楼房拆除,则是问题的关键。房主的理由很充分:房子建了20多年了,农村这样的房子并非个例,凭什么要拆?如果无人过问或没有外力介入,违建楼房就很难拆除。可见,“为920岁古樟打官司”并非小题大做。为及时救治古樟树,通过公益诉讼听证会的方式,参加的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还有古树专家和当地的乡贤等,彰显多方力量对保护古树名木的高度重视。
这场公益诉讼很特别,明面上是督促属地政府履行职责,其实另有深意。这样,通过司法力量的介入,让各界人士为古樟树“撑腰”。最终结果也很暖心,在舆论和司法的压力下,听证会结束后,房主主动提出拆除相应违建,为这场持续20多年的“树房之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可以说,公益诉讼的助力,让古树“松绑”重焕了生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类似古树名木刻不容缓,亟需法治“撑腰”。各地应当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通过公益诉讼等法治手段,为古树名木“打官司”,让它们能够继续绿树成荫,给生态文明建设增添色彩。
来源:红网 丁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