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指出诺奖背景报告笔误:敢于质疑方能去伪存真

近日,一封来自瑞典的感谢信抵达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向斌的邮箱,以此来感谢他和学生木清(化名)发现并指出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背景报告中的一处笔误。(3月24日 人民网)

2022年12月,在完成“大学物理”课程延伸学习时,电子系大二学生木清发现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背景报告的一个公式似乎有不对的地方。面对权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自己又是才入门的学科“小白”,犹豫再三的木清还是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告知了老师王向斌,在与老师多次演算推导后他们发现确实是笔误,于是王向斌老师便将这个问题反馈给了瑞典皇家科学院。不惧权威,敢于质疑精神让木清得到了来自瑞典的感谢信,对方诚挚接受并按照建议更新了报告版本。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提出合理疑问,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够去伪存真,这正是学术的魅力。

敢于质疑,是发现真理的途径。事无常理,宇宙永动,世间准则变化多端,在尊重真理的同时,大胆发声提出质疑往往比一味顺从更为重要。真理一直都是在质疑的打磨中展露锋芒的,质疑带来的是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唯有敢于去质疑才能融会贯通各方思想,完善理论。敢于质疑才能使我们获得前进的原动力,敢于质疑是获得真知的前提,这也就要求即使是面对绝对的权威,我们也要在尊重权威的前提下勇于质疑,勤于思考,这样才能看清真理的存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它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不轻信、不盲从。正如拜伦所言:“我什么也不否认,但我怀疑一切。”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正是一位位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一直秉持着质疑精神,才得以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传奇:伽利略以斜塔实验的结果为证,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开启了实验科学的先河;笛卡尔不惧宗教的权威,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惊世言论,被尊为“近代哲学之父”;爱因斯坦质疑牛顿三大定律,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一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由此可见,无论是科学还是社会,都是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走向进步的。探索未知,保持质疑精神才能激活创新思维、去伪存真。

合理的质疑是思考与验证的结果,是全面了解后的理性发言,而不是想当然地结论。质疑之声常存在于我们耳边,观念的各种冲突碰撞,每一个“为什么”声音的发出,这些都是世人探索真理的印记。质疑的发出,背后是存真理于世的热忱,是无畏考验的勇气。时代需要质疑,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学生说:“不质疑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于现在的我们也同样的适应,替木清向瑞典皇家科学院反馈问题的王向斌老师也表示,学生身上的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是他最珍视的,科学面前人人平等,对于真理存在疑问,谁都可以提出合理的质疑,这才是学术和真理的魅力。

敢于质疑才能发现真理,创造奇迹。敢于质疑权威,我们才能用一己之力带动新的发展;敢于突破权威,我们才能为人类的共同进步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