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毕业生收破烂月入过万,勿以个例推及整体

3月21日,河南郑州大学95后毕业生靠“收破烂”月入五位数冲上热搜榜,引发广泛关注。根据当事人黄女士介绍,她201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之后换了三四份工作,去年8月因不想再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开始创业“收破烂”。(3月21日《羊城晚报》)

相比于黄女士自愿选择“收破烂”,当下诸多大学生是出于就业形势被动地选择端盘子、收破烂和送外卖,我们不能以个体案例推及整体,偶然也代表不了必然。

近年来,名校毕业生“卖猪肉、送外卖、当保姆、做保安”之类的事情,时有听闻。浙大博士生孟伟8年未毕业迫于生活的压力选择送外卖养家;综艺《等着你》中毕业于名校的高材生找工作时却四处碰壁,最后挑挑拣拣,为了生存做起了网管。从“211”高校毕业的弯弯和超超,一个无业;另一个曾在火锅店兼职打扫卫生。这种高材生“高开低走”的就业困境,已经成为常态。

我没有职业歧视,也赞同不论是端盘子、收破烂,还是送外卖、卖猪肉都是好工作,但是这里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大多数的高材生并非主动选择从事这些工作,而是迫不得已选择了这些工作,而当高材生被动地大面积地去选择这些职业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高学历人群可以自己选择捡破烂,但是不能让他们只能选择捡破烂。

其次,黄女士通过创业“捡破烂”,实现了财富自由,每月收入能达到五位数,但现实中创业成功的人少之又少。相关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只有2%,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黄女士的创业成功显然离不开她在项目中运用多种企业经营思维和经营方式,但是也一定离不开社会等诸多客观因素,她的成功当中必然包含了众多的偶然因素,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黄女士一样那么幸运,通过“捡破烂”就能获得成功。教育的高投入与低回报率的不对等及高学历不能和高技术岗位实现有效配对,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一味鼓励高材生低就业不可取,完善劳动法,改善现有就业环境,减少就业歧视等才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之道。

所有的职业都有价值,不分高低,只有差异,我们也尊重高材生捡破烂、端盘子等职业的自主选择,但是这都应该建立在他有合适、符合预期选项的前提下,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工作。黄女士通过“捡破烂”获得成功的个例不能推及整体,如果就此而大肆宣扬高材生“低就业”,于当下于未来就业环境的改善都不利。

来源:红网

作者:仇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