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大学生赶“DDL“的始作俑者

红网 黄海欣(同济大学)

“DDL”是deadline的缩写,意思是截止日期,通常指大学生提交作业的最后期限。而赶“DDL”则是指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完成作业的行为。

每到期末周,各种期末作业纷至沓来,赶DDL也成了大学生们的热门话题。而大学生们普遍采用的应对DDL的方法就是熬夜。正所谓“只要熬不死,就往死里熬”,许多大学生在期末周熬夜赶论文、复习考试,日夜颠倒,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虽然最终大部分人都赶上了DDL,但是在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许多人也出现了焦虑、暴躁甚至抑郁的情绪,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

既然知道期末课业压力会很大,为什么不提前规划好时间,提前有计划地准备期末的任务,而要等到时间紧迫时才拼命赶DDL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拖延症”。很多大学生并不是不懂这些道理,他们只是不想做、或者不能做。因为在“拖延症”的影响下,大学生会习惯性地把任务堆到最后才去完成,无法克服心理障碍去提前规划任务。

研究显示,中国大学生中有超过7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症状,其中近30%的人表示经常或者几乎总是拖延。同时,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示,自己曾因为拖延耽误过作业进度,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表示自己曾有过熬夜赶DDL的经历。而之所以拖延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会如此普遍,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活相对于高中生活更加自由,大学老师不会像高中老师一样严格督促学生学习、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这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在这种自由的环境里,很多自控力弱的大学生就容易放纵自我,逐渐把生活的重心放到娱乐消遣上,从而忽视了学业的重要性,直到期末要考试了才开始“临时抱佛脚”。

其次,浮躁的心态也是导致大学生拖延现象频发的原因之一。如今,许多大学生并不是抱着求知欲去读大学的,更多的只是为了获得那一纸文凭。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心态浮躁的大学生无法专注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对于期末考试、期末论文,他们也仅仅是抱着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来对待,所以自然而然地会把这些任务拖延到最后才去完成。

最后,期末作业本身也要对大学生拖延现象负一定的责任。很多学校的作业布置存在内容陈旧、趣味性不足、布置时间过晚等问题。其中,作业本身的“陈旧”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拖延;而作业本身的趣味性不足,也容易使大学生对完成作业产生反感和厌倦,以至于下意识地回避作业;同时,作业布置过晚也使得一些大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筹备期末作业,最终只能草草应付。

尽管造成大学生拖延现象普遍存在有种种原因,但拖延到期末赶DDL总归不是什么好事。为了克服这一普遍现象,需要大学生与学校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改变。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控力,并认识到学习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项任务。而对于学校而言,则需要考虑到大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并对教育教学体制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改革,并使得期末任务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