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文科建设 培养“法学+”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南阳师范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关于新文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经、管、法等学科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综合性、跨学科、融通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专业素养高、学术能力和综合实力强、有创造视野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扎实推进专业建设

夯实新文科建设基础

法学专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取得显著成果。2012年,法学专业作为河南省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法学(经济法)立项建设。2015年,法学专业获批第二批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立项建设。2020年8月,法学专业获批立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南阳市卧龙区司法部门作为学校新文科专业实习基地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立项建设。2021年,经审核,法学专业被确定为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22年,法学院获批河南省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近5年来,学院共立项省级教改课题4项,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刑事诉讼法学”“法理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锚定新文科建设重心

推进“法学+金融学”新文科建设,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法学院对“法学+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标准进行充分论证,明确复合型金融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在此基础上确立“法学+金融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方向。修订、完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细化具体建设任务,制定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科研规划、教材建设、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硬件设备等分类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

推进“法学+金融学”新文科建设,核心是充分融合法学和金融学两大学科知识。设计“法学+金融学”课程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核心课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学与金融学的关联。以经济法、证券法、银行法、招标投标法、会计法、票据法、保险法等金融法律课程为主轴,突出与企业金融运行密切相关的课程,设置金融与互联网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类相关课程。

推进“法学+金融学”新文科建设,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围绕当前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或者重大事件,利用合理的课堂设计来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综合利用法学、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和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在复杂金融经济环境中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能力。依托法学院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和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选取真实案例,综合采取“对话式教学法”“模拟训练教学法”和“个案分析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训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

构筑协同育人机制

拓展新文科建设资源

汇聚学术名家和实务专家,优化法学专业师资结构。任课教师中既有专门从事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又有来自实务部门的资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外聘教师,专任教师中有16人为兼职从事法律实务的“双师型”教师。法学院还从学界和实务界聘请了18位法学名家、26位资深法官和检察官、律师为兼职教授。

推进校内跨学科师资整合,实现优势专业师资共享。除法律课任课教师外,学院还从经济与管理专业聘请理论知识扎实并通晓金融实务的教授和副教授作为金融类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优势专业的师资整合,实现了金融专业知识向法学专业的渗透与融合,为培养具有扎实金融知识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提供了基本保障。

建立了与法律、金融实务部门联合培养学生的新机制,推行“学业导师+实务导师”的“双导师制”。近年来,法学院积极与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公司等单位对接,在北京盈科(南阳)律师事务所、北京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等地建立16个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广泛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形成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金融法律人才的机制。通过校内与校外的联动培养,提高学生应对复杂金融经济环境的能力,为其今后走向职业化道路搭建过渡性平台。

(南阳师范学院院长 张宝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