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心慈(淮阴师范学院)
“如果我真需要什么的话,给我爸打个电话就好了,他们还欠着我一套北京的房子。”近日,曾经因“最年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而备受关注的“神童”张炘炀,因一次采访再次受到大众的热议。与年少时连连跳级、光鲜亮丽的履历相比,如今28岁的他,却显得相对普通,甚至呈现出近乎“躺平”的姿态。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他直言“至少从科研上来看我是完全失败的”,还称自己“无业一身轻”。
“不买房就不答辩”,这是“揠苗助长式教育”种下的果。曾有人说过:有人是少年天才,长大却谱就一曲伤仲永,泯然众人已矣;有人看似平庸,最终也能顺遂一生。天才跌落神坛的故事,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之前就埋下过种子。
张炘炀10岁考入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一路高歌猛进,被称为当时“全国最小的硕士生”,并冠以“神童”“天才”等名号。但与他非凡学业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不成熟的心智和情商。在研究生毕业之际,张炘炀的一番惊人之语“不买房就不答辩”曾引发全网讨论。而在这次采访中,张炘炀对于逼迫父母买房一事,又是持“不愿意又怎么样,不愿意也得愿意”的态度。这一系列的言论使得众多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觉得他“自私自大”“不懂感恩父母”,也有人对他表示同情,认为他是“受到家长的揠苗助长”“活得非常通透”。
在中国,从来不缺少有关“神童”的传说。被誉为“第一神童”的宁铂、河南14岁以标准分750分一举夺得高考理工科状元的何碧玉、8岁与物理老师探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泰安“神童”苏刘溢等人,皆因其超群的智商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很多人此前也觉得,张炘炀未来一定不可限量。只不过我们看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能猜到故事的结尾。
真正的爱,是一定程度地放手。每个父母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期许,但如果过度控制孩子的人生,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两代人的痛苦与悔恨。从小被父亲以“先盖楼,再装修,先把进度赶超上去,然后慢慢再补”教育理念教导的张炘炀,以一种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成长着。在父与子的绝对“制衡”下,一方的放手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崩溃。张炘炀八年的博士生涯也印证了这种畸形教育的危害。
瑞士著名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说:“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一个人的学识和心智应该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也不应只是把孩子教成一个只会学习的工具,而应该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独立的人。
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者尼尔·波兹曼认为,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化,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希望这类天才跌落神坛的故事能够给广大家庭敲响警钟,也愿身陷所谓“神童”囹圄的孩子们能够摆脱“天才束缚”,拥有作为孩童的天真而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