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教授成“美食博主”,让学术多了些“烟火气”

红网 刘怡欣(山东大学)

近日,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张良仁因做“吃播”火上了热搜,其短视频作品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孤独的美食家》”。他巧妙地将美食与古代文明相结合,与观众一起“用味蕾感受历史”,让考古学这一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张良仁今年54岁,从事考古学研究与教学已经36年。今年七月,他开始拍摄美食探店类短视频,没想到一下爆火成为考古界的“顶流”。点开张教授的视频,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烟火气。一块芋泥香酥鸭,他讲起光绪皇帝的宫廷菜谱;一笼汤包,可追溯蒸笼近7000年的漫长历史……“我饱了,你们呢?有没有被知识喂饱呢?”一顿饭的功夫,张良仁将丰富的历史知识娓娓道来,饭香与书香融为一体,让大家领略到考古学可爱、温暖的内核。

考古学教授选择用做吃播的方式让更多人体会到考古历史的价值,无疑是一种“脱下长衫”的勇敢尝试。而在这种新尝试引发热烈反响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学术知识破圈的新可能——学术内容并非只能高高在上、正襟危坐,它们也可以披上人间烟火气,走入寻常百姓家。正如张教授将考古学比作一份美味的大餐,自己则扮演带领观众品味每一道佳肴的美食家角色,这样独特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人们接受到考古知识“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更能激发年轻人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深入了解冷门学科的内在乐趣。

当然,想让学术多些烟火气,实现“冷门”学科的“热”传播也绝非易事。尽管在视频中的形象幽默亲切,张良仁却表示自己就是个“老学究”。作为短视频新人,他在刚开始面对镜头时说话总是紧张,常常忘词,后来拍得多了才慢慢习惯。为了保证视频质量,张良仁拿出治学的精神对视频内容精雕细琢,不仅不断查阅文献力求脚本的准确与完整,还专门请了一位播音员来给自己纠正语音语调,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往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才能拍摄完成。但也正是张良仁与视频团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生产的不断钻研与挖掘,让观众有机会感受到考古学的独特魅力和趣味,实现了冷门学科的华丽蜕变。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张良仁教授的短视频探索为我们开辟了学术传播数字化的新道路。在未来,也希望能有更多潜心科研和育人的学者能加入到学术多元化传播的队伍中来,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专业知识,让学术多些“烟火气”,用生动鲜活的文化产品使冷门专业“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