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月23日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等三份新办法。将从事网约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是这次新规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
目前,包括“外卖小哥”在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我国已有8400万人。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数量还在大幅增长。可以说,他们不仅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但另一方面,诸如快递员、外卖小哥和网约车司机等就业人员中,一部分人没有与平台或站点建立劳动关系,或者与多平台有合作关系却没有明确劳动关系“归属”,在发生工作伤害时难以享受工伤待遇,由此产生的劳动争议很多,相关案件更是不可胜数。
这不仅让许多新业态形态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少新业态的发展前景。毕竟,少一点后顾之忧,才能让更多劳动者放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更好地回应了劳动者对权益保障的新期待,也确保用人单位依法行使用工管理权,充分体现出有关方面对劳动者的关心与关爱。
事实上,社会方方面面一直在为了“小哥”们积极行动,此前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就已经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效。截至2023年9月,已有668万人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支付职业伤害保障待遇共计4.9亿元。
最低工资保障是“兜底”,也是相关工作的开端。事实上,此次人社部发布的一系列新办法中还有不少值得关注的亮点。比如,保障指引首次引入宽放时间的概念,明确工作时间在劳动者完成全部订单的累计接单时间基础上,需适当考虑劳动者必要的在线等单、服务准备、生理需求等因素。
简单地说,就是要在不影响劳动者权益的前提下保障他们的休息权。这不光能让“小哥”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放松身心,也会给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正面影响。我们都知道,一些外卖、快递企业给“小哥”设定的目标过高,任务过于繁重,以至于部分“小哥”在街道上横冲直撞,为社会安全带来了隐患。
因此,既要从待遇方面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也让他们休息好,保证安全。“小哥”们劳逸结合,收益的就不只是劳动者自身,更包括你和我。可见,此次有关部门充分研究了新形态行业带来的新形势,也拿出了新办法,可谓与时俱进。
当然拿出新办法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于日常的执行,进一步明确保护外卖员合法权益的细则。比如,有了最低工资保障,更要明确平台和连锁餐饮、众包企业和外卖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平台和连锁餐饮对所外包的众包企业有履行审查和日常监督的义务。总而言之,防止一遇到待遇纠纷就扯皮,更要防止部分企业和平台利用种种方式专家自身责任的做法。
从长远来看,这次有关部门主动而为、创新探索的尝试,不仅解决了“小哥”们的实际需求,更会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力量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撑起权益保障的大伞。而各种新形态行业的稳健发展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为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生活,这一良性互动无疑是全社会乐见的局面。期待更多办法和政策尽快落地,持续为“小哥”们的权益保障做加法。(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