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食堂建议本火了:回应期许收获人心

红网 袁潇雨(重庆大学)

近日,厦门大学的食堂建议本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众多学生在建议本上表达对食堂餐饮的诸多想法和感受,有建议和期许,也有赞赏与批评。对此,厦门大学食堂相关负责人都在本上一一写下了答复,态度诚恳,语气亲切。食堂如此具有人文关怀的举动,获得了广大网友的赞赏。可以说,厦门大学的食堂,回应的是学子们的期许和建议,收获的是众多的人心和赞誉。

近年来,高校食堂乱象频发,从“鼠头鸭脖事件”再到“餐饮低价被罚”,诸多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了某些高校只将食堂转交给第三方承包商“一包了之”,当“甩手掌柜”,对食堂监督和管理工作忽视的不正之风。面对学生日常提出的相关建议和诉求,部分高校更是保持着置若罔闻的态度,不但不积极加以整改,反而采取“堵”“压”的方式平息舆论,用狡辩和各种托词来回应质疑。如此一来,更加深了学生对高校食堂的不满和隔阂,学校也在一次次舆论质疑的声浪中失去了声誉,丢掉了人心。

学校食堂作为高校教育和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学校教育和环境质量的重要体现。要明白,高校的食堂和一般的餐饮企业不同,不是纯经营性的,而是面向广大的师生群体的,因此还具有服务性和保障性。因此,建立一个安全、高效、有人情味的食堂运作体系,保障学生的饮食健康安全,维护学校秩序的和谐稳定,是每个高校提升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议题。

如何打通与学生联系的通道,共同构建安全有序的就餐环境?厦门大学的举措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建议本成为了校食堂和学生的沟通平台,学生畅所欲言,食堂积极回应,充分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底色。

沟通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细看厦大的建议本,学生的建议内容范围广泛,从菜品数量、口味类型,再到卫生监管、环境维护……方方面面,都体现了学子们维护食堂优良秩序和环境的热情。有趣的是,厦大的回复并不是一板一眼,采取刻板化的官方话语模式,而是根据每位同学的期许建议,“对症下药”,语气柔和,略带俏皮,比如面对学生的夸奖,会回复“激动的心,颤抖的手,难得一见的表扬啊!”面对学生的建议批评,也会积极认错,回应“深感抱歉,我们研究研究。”有的甚至还在文字旁画上了表情包。可以说,厦大食堂此刻扮演起了一位聆听者和朋友的角色,打通了和学生彼此之间沟通反馈的渠道,紧密地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议本上写下的,不仅是一条条意见和要求,还是一次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振与心灵之交。细微之处,更暖人心,也更添情谊!

高校食堂出现的难题,从来不是难以治疗的“顽疾”。只要学校管理部门可以放下“架子”,“听得见、听得懂、听得进”学生的合理建议和诉求,及时采取行动进行回应,“有温度、有人情、切实际”,将治理举措落实到细微之处,提高监督管理意识和能力,把高校食品安全放在学校管理建设的重要位置,相信会有更多诸如此类的暖心举措被记录,被效仿,高校食堂的发展也会向善向美,建设起更加有序和谐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