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教育智库的系统性跃升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科学报 侯志军 符嘉琪

当下,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在此过程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更高质量的教育决策,而教育决策则需要更加坚实、可靠的智力支撑,需要更高水平、更为开放、更高质量的高校教育智库参与。

教育智库是国家教育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高校教育智库,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

高校教育智库建设面临的挑战

建设教育强国迫切需要优化高校教育智库的治理体系,提升高校教育智库的创新能力。但现实中,高校教育智库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教育智库建设定位不清晰。部分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缺乏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对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强国建设“真”问题深入调研不够,部分智库建设依然以科研兴趣、项目申请和论文发表为导向,部分研究成果停留在对教育政策的一般阐释及宣传上,部分对策建议存在“不合时宜”或“不接地气”的问题。

二是高校教育智库建设机制不完善。部分高校教育智库建设仍停留在从高校智力成果单向输出的惯性模式,尚未形成从社会到高校、从社会实践需求走向服务决策理论创新的互动创新循环。部分高校教育智库建设存在供需双方沟通不畅、合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缺乏健全的常态化合作机制。智库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也不健全,缺乏研究反馈与后期应用效果的评价分析。高校智库之间部分存在各自为政、闭门造车、“信息孤岛”的现象。

三是高校教育智库团队建设不到位。专家队伍临时集结、成果分散、报告“东拼西凑”的现象部分存在,仍不时出现导师带学生完成重大课题的现象,稳定的智库团队尚未形成。高端人才匮乏,团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均衡。团队建设投入也不充足,对政府财政资金有较大依赖性,能保证持续深入调研的常规性和发展性研究资金储备不充分,缺乏有效的团队建设激励措施。

这些问题的产生,概括起来主要是高校智库治理体系不健全和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的。

作为服务决策的智库政策研究,其目标是应用智力成果解决实际问题,遵循的是综合考量现实诸多资源和客观条件,实现决策的最优解。而作为传统学科范式的学术研究,其目标是运用科学逻辑解决学科问题,遵循的是分析透彻、理解深入,实现学术问题完美解答的理想化答案。因此,在智库建设中首先需要明确高校学术研究与智库政策研究的不同定位,厘清在校人员职能与智库人员职能的区别,进而采取不同的建设策略。

其次,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形成关键共识。共识的达成不仅需要高校智库专家团队的贡献,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家长和师生的多方参与,这就需要高校教育智库必须保持治理体系的专业性和开放性。专业性保障了智库研究成果的质量可靠性,开放性则提升了智库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再者,高校教育智库的创新循环尚未打通。教育决策需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这既有可能是已有做法的持续优化与渐进式创新,也有可能是突破现有约束条件的颠覆式创新思路,因此需要构建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知识创新的全流程循环链条。

从高校而言,高校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智库成果评价体系;从外部而言,必须完善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智库成果生产与应用过程中的有效参与及评价反馈机制。从智库本身而言,高校需要建设起能够适应和满足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的智库治理体系和创新能力。

持续推进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系统性跃升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跨越无疑是一次系统性跃升和质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高校教育智库必须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全局,有效回应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责任,紧紧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特征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以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核心目标,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中明确定位和主攻方向,构建由政府、高校、公众、传媒以及智库协同的多元价值共创机制,优化专家团队、平台项目、数据资源、政策激励、文化氛围的全要素循环机制,贯通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等四链融合的智库运行体系,从智库运行的理念更新、资源汇聚、协同治理和机制保障方面持续优化,形成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高校教育智库发展范式。

首先,持续更新理念,服务强国建设。高校教育智库不能背离大学育人与科研的本位,但应跳出高校、面向社会看问题;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政治站位,在党的教育理念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指导下开展研究;还应拓宽国际视野,做到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为教育强国建设尽智尽力。

智库的研究方向应坚持问题导向、政策导向与实践导向,为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学理依据。研究重点应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学术场域转向社会场域,提高决策咨询的高度。研究思路应着重于政策研究成果的供需匹配,从框架性思维走向发散性思维,形成一个稳定的研究场域。研究形式应强化跨学科、跨部门与跨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的科研范式,推进有组织科研。

其次,汇聚各方资源,激活强劲动能。高校教育智库应厘清自身价值,促进各项资源的科学转换与合理化配置,激活并塑造自身的优势动能,通过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多元互动格局,最大化发挥其功能与价值,实现研究成果共建共享共用。

一方面,高校教育智库应加强政府之间、高校之间、政府与高校之间数据的联系与对话,共同探索构建大型官方决策数据库,制定重大研究成果公开发布制度,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高校教育智库研究平台。

另一方面,应建立开放的高校教育智库团队,加强基于问题解决的智库机构的互动交流,促进开放联合、协同研发、取长补短。建立政府教育部门与高校教育智库的常态化联系制度,政府教育决策部门应引导高校教育智库的研究方向并动态把握智库研究方向和进度,畅通高校教育智库成果报送渠道,探索构建高校教育智库深入参与政府教育决策全过程的制度。

再次,弥补机制短板,实现创新发展。构建有组织科研范式,高校教育智库应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建立评价追踪机制。以机构类型、自身发展优势和研究重点方向等分类定位,打造自身特色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与前瞻性导向等为选题方向,从理论依据到数据分析再到论证推演,应做到严谨求实,逐步形成稳定的研究场域。以后期应用效果的追踪评价为重点,建设以服务决策水平、政策咨询质量和社会效益等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成果质量高、具有实用性、能被刊用和采纳为原则,构建人事晋升、物质精神奖励等绩效考核制度,让高校教育智库的政策研究有章可循、持续发展,完善有利于智库建设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最后,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是高校教育智库持续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走;另一方面,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必须实现从学习借鉴到传承创新、再到超越引领的转变。高校教育智库必须坚定建设教育强国的文化主体性,敢于、善于、强于走好中国教育强国之路。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高校教育智库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实现人的现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优势、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坚定教育自信、文化自信,探索中国教育道路,讲好中国教育经验,提炼中国教育理论,形成中国教育规律,提升中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