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不因一季度超预期的经济增速盲目狂喜,也不因二季度经济增速的短期波动而垂头丧气,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紧抓一切有利时机、用好一切有利条件,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我们一定能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的5.3%明显回落。对于这份经济发展“成绩单”,有人认为超出预期,应充分肯定,也有人认为低于预期,不容乐观。如何准确把握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整体态势,是一个需要认真厘清的重要问题。(相关报道见A5版)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在这种复杂情况下,放在全球坐标中观察,我国经济表现依然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结合二季度国内外形势,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领先,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对于我们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能够实现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难能可贵。从就业看,尽管面临总量和结构性压力,但经济增长特别是劳动密集度高的服务业持续恢复,为稳定扩大就业提供了支撑,加上就业优先政策发力显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催生新型职业需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从物价看,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就业收入稳定,市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物价水平温和回升。从国际收支看,上半年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重点产品出口优势巩固,外汇储备稳定。
与此同时,夏收粮油再获丰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尽管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增速在二季度出现回落,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应该说是一份可圈可点、沉甸甸的半年报成绩单。
因此,对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回落要全面、辩证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动之“形”,更要看到长期发展之“势”。从短期来看,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有极端天气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等等。但从中长期看,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二季度经济体量超过32万亿元,总量指标规模依然可观;就业形势较稳,客运量、铁路货运量、用电量等实物量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扎实推进,新产业新动能培育成长。
这些都表明,当前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没有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还在继续累积,“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大势。
回望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就会发现,这一年GDP超过126万亿元,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但这一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四个季度分别为4.5%、6.3%、4.9%和5.2%,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中国经济如同“攀珠峰”,需要不断突破一个又一个的“坎”,在以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自立自强征途上,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是常态。
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我们面临的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尤其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不因一季度超预期的经济增速盲目狂喜,也不因二季度经济增速的短期波动而垂头丧气,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紧抓一切有利时机、用好一切有利条件,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我们一定能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报评论员 栗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