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勾勒发展新图景

日前,在吸收采纳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19个新职业和汽配销售经理人等28个新工种信息,并调整变更了11个职业(工种)信息。

您从事什么职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句问候语高频出现。职业,不仅标志着一个人的身份和角色,也照见了国家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趋势,还体现了社会的职业观念和劳动理念。可以说,每一次职业变迁,都能折射出不同的“风景”。

发展新机遇。新职业是新的就业蓄水池。过去我们常常讲三百六十行,如今,新职业批量涌现,还被官方“盖戳认证”,不仅在拓宽“三百六十行”的边界,也打开了一片就业新天地。本次调整,“上新”了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口腔卫生技师等新职业,更新了生活服务体验员、休闲露营地管家等新工种……这些贴近我们当前生活的职业类型,既能提高相关从业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也能鼓励更多人找准就业创业机会,从而一展身手、成就自我。

经济新活力。新职业一头连接着社会需求,一头引领着发展潮流。总体来看,此次“入编”的19个新职业,半数以上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这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跃迁升级密不可分。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都是紧贴前沿技术的“数”“智”职业,都代表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方向。正如业内人士所说,新职业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也是我国经济不断迭代的内在活力。

当然,为新职业“正名”,只是第一步。要实现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奔赴”,达到“同频共振”效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宣传引导先行。为何将“宣传”置顶?从现实经验来看,在新与旧的切换中,常常存在着一定矛盾。比如前段时间,无人驾驶汽车在一些城市试点的消息,引起不少人对职业司机前途的担忧。因为面对新职业的冲击,难免有人准备不充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从认识、观念层面先行一步,做好充分的阐释和引导,既要让全社会认识、接纳这些新职业,又要让从业者主动求新求变、及时跟进学习。

配套保障到位。说到底,宣传引导改变的是观念,要真正促进新职业健康发展,还要落脚于“实在”层面。要尽快为新职业制定行业规范,引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比如资格如何认定?工时怎么衡量?奖惩办法如何实施?只有充分保障从业人员的各项权益,才能增强其归属感和幸福感,为“人尽其才”免除后顾之忧。(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