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广江
近日,一段“家长曝老师教唆全班同学掌掴一孩子”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11月20日,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人民政府发布通报称,精武实验幼儿园幼儿张某某拍打班内一名听力障碍幼儿,教师刘某某出于教育目的,让班内其他幼儿先后对张某某进行推搡、拍打,造成不良影响。事发后,刘某某被解除劳动合同。相关部门将对该幼儿园及其负责人作出严肃处理。
视频记录的这一幕,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视频显示,在幼儿园一间教室里,小朋友们都规规矩矩地坐着,一个小男孩却孤零零站在一旁,随后在疑似老师的默许和诱导下,小朋友们一个个站起来,对站着的小男孩推推搡搡,甚至扇耳光。
视频流出后,舆论一片哗然,涉事老师成为众矢之的。但随着背后原因曝光,网络舆论场的声音变得复杂起来。部分网友认为,虽然涉事老师的做法不恰当,但事出有因——被打的那个孩子先动的手,打的还是一个特殊孩子。言下之意,老师是为正义发声、为弱者撑腰,方式固然欠妥,但情有可原。
可是,越是“事出有因”,越值得警惕。孩子之间的冲突,无论谁先动手、谁沾光谁吃亏,本就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如何处理的问题。而老师的责任,就是通过正确、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化解矛盾,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与人为善的种子,而不是用一种错误去纠正另一种错误。
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一报还一报”。教育犯错的孩子,需要的是耐心、是爱心、是智慧,是引导其认识错误并找到改正方法,而不是以暴制暴。打着为听力障碍幼儿“讨说法”“伸张正义”的旗号,让其他孩子轮流殴打同学,这已经走向了教育反面。
以暴制暴看似具有立竿见影之效,实际上会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后果。当孩子们亲睹甚至亲身参与到这样一场“暴力游戏”中时,他们学到的不是宽容与理解,而是暴力或许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对于尚处于认知形成期的孩子来说,其害绝不容小觑。设想一下,这种观念若一旦形成,不仅会阻碍儿童之间正常的人际关系建立,还可能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加剧。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警惕以暴制暴的观念。如果老师自认为初衷没错就可以以暴制暴,那么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被“惩罚”的那一个。谁会愿意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中?可见,幼儿园老师让学生殴打同学,不只是教育方法错得离谱,其自以为是的“教育目的”也十分有问题。涉事老师已为其行为付出了代价,希望此事能够形成有力警醒,不要再次发生。(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