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减少并非“爆冷门”

张雷生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数据表明,2025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人数首度跌破400万关口,仅为388万,较上一年下降50万。这一数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教育部公布的历年数据看,2023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了474万人的顶点,此后便出现了“二连跌”。对于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维度客观、全面地深入解读。

第一,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并非突然出现的现象,更多是惯性的延续。事实上,2023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就已经出现增长乏力的情况。从各省份看,近两年上海、湖南、甘肃等地的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都呈连续下降趋势。因此可以说,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下降,其实是惯性及其产生的波及效应的推动力的延续而已。

第二,考研热度和难度依旧未减,报录比仍处于相对较低的区间。

2024年,国内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考研比例由2023年的45.27%下降至37.15%;国内高校招收的研究生总量为13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考研“上岸”难度显著降低。事实上,虽然近几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规模在扩大,但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并没有降低。从2024年的数据看,依然有300多万人落榜。

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社会公众正在逐渐由学历崇拜回归理性,包括广大考生及家长日益关注的“读研的红利”是否在“缩水”的问题,即研究生毕业后是否一定能换来理想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这种趋势。总之,报考者开始更多关注研究生的投资和收益、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

第三,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改革创新举措,让全国统考的“赛道”更“拥挤”,进而使广大考生心生怯意,甚至及时“止损”。

近年来,保研率的快速增长使部分优秀学生可以通过保研这条途径更直接地进入研究生阶段,从而减少了统招名额。这导致努力备战全国统考的学生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加之随着高校专业结构优化,文科类专业的硕士招生名额减少,尤其是管理学、文学、语言、法学等专业的停招或减少招生,使文科生的考研之路变得更加艰难,硕士研究生对于就读专业的选择日趋谨慎。

此外,某些宏观层面的政策变化也对考生报考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教育部2023年印发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对研究生的报考条件、推免资格、报考点选择等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考研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研究生全国统考难度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吓退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的潜在报名者。

第四,国家出台的保障就业的政策举措开始显现效应,让一部分准备考研的人有了转换赛道的可能。

比如,今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部署了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保障平等就业权利等24条举措。这是历史上首次从中央层面出台的促就业指导性文件。

从2021年—2024年的报考人数和应届生的占比情况看,应届生所占比重持续下降,2024年更是跌破了50%,跌至48.18%。2025年的详细数据虽然尚未公布,但国家近两年出台的政策规定从毕业之日起,应届生的身份可以保留两年,福建、山东、湖南等多个省份也陆续发文,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应届生”身份的松绑和放宽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焦虑,也无疑为执念于“死磕考研”“准备二战”的往届生转换赛道、积极求职就业提供政策和心理上的保障。

因此,2025年的往届生报考人数和比例都很有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是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下降的主要诱因。

第五,出国读研开始逐渐回暖,逐步走出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虽然尚未回到此前的水平,但学生出国读研的回升趋势日益明朗,并且与出国攻读本科学位的人数进一步拉开距离。

11月18日,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的《2024美国国际教育门户报告》显示,2023/24学年,共有277398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就读。从去年(2022/23学年)的数据看,虽然中国学生赴美读本科的人数下降了8.4%,但赴美读硕士的人数却上涨了2.3%,后者人数比前者多了2.6万。IIE首席执行官艾伦·古德曼表示:“中国学生在美国研究生中占很大一部分……无论在哪个时期,他们都受到欢迎。”

总之,此次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的下降,并非如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暴跌”“降温”“爆冷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是否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或者长期效应,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