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寒假的脚步日益临近,不少孩子在准备期末考试的同时已经开始憧憬如何度过一个轻松快乐的假期,但近日据媒体报道,有家长向记者反映,其所住小区存在以兴趣班为幌子开展学科培训的机构,机构老师对外宣称整个寒假都提供学科培训,“把孩子送过来,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孩子功课和作业”。
对于广大中小学生而言,假期应该是他们成长历程中轻松快乐的时刻,尤其是寒假中的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是家庭团圆、走亲访友的时刻,更承载了孩子们的美好憧憬和期盼。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寒暑假期间各种学科类培训已经大大减少。然而,一些披着新“马甲”的隐形变异培训却屡禁难止。如何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严防学科类培训的隐形变异,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切实让孩子们过一个轻松快乐又丰富充实的假期,需引起重视。
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治理是关键。一些机构通过“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变为“家政员工”上门进行家教服务,或者开展“儿童剧本杀”式的奥数游戏,披着各色外衣延续校外学科培训。有的机构“偷梁换柱”,以成人名义报名、实则进行未成年人培训,也有的机构“掩人耳目”,在居民楼等隐秘场所上课或者以域外账号线上培训,凡此种种都在助长着家长们挥之不去的教育焦虑。对于这些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必须紧抓关键时间节点,加强监督执法,健全校外培训执法体系,持续采用“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多种形式,对违规培训多发的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进行排查,严防、严查隐匿在酒店、咖啡厅、居民楼等场所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严厉打击以各种名目进行变相违规培训,同时还要加大违法违规案例曝光力度,将违法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
对广大家长的有效引导是根本。寒假在孩子们看来是好好睡觉、好好玩耍、欢喜过年的假期,但在不少家长眼里,却是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是不容浪费的学习机会。有的家长在假期开始前就已经早早地给孩子制定好了严密周详的补课计划,把假期设计成精确到每周每天甚至是每小时的课表。家长给孩子报班理由多样,情况各异,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分类施策。学校首先要向家长加大宣传,做好现行政策解读,让家长了解规范和要求。其次要明确告知家长目前的一些隐形变异的违规培训行为或机构,让家长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性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从关注“分”转向关注“人”。引导家长尝试陪伴孩子亲近美好的自然,或者去参观一座博物馆、参与一项年俗活动,让孩子的童年更加快乐。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