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呕吐课桌前,师爱“缺席”很不应该

王晟懿(郑州大学)

1月8日,据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报道,近日,广东普宁一名三年级女生在课堂上因病呕吐,老师却选择拨通家长电话,让家长赶来清理课桌,自己则置身事外。这般行径,瞬间成为舆论焦点,引发众人热议,也让我们不禁追问:师爱“缺席”究竟是为何?

师者,向来承载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任,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守护者。在校园这片小天地里,老师就是孩子们的“代理家长”,当孩子身体突发状况,是最需要老师挺身而出的时候。然而,这位老师却让一个冰冷的电话,阻断了应给予孩子的温暖,将清理秽物这般“麻烦事”轻松甩给家长,任由孩子在最无助的时刻独自面对不适与狼狈。这一举动,无疑与大众心中师者应有的形象背道而驰,使得“师责”二字蒙尘。

从教育的深远意义来看,学校绝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地,更应是塑造灵魂、培育爱心的摇篮。老师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如同播下的每一粒种子,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目睹老师对同学的困境视若无睹,孩子们怎能领悟关爱他人的真谛?长此以往,冷漠的“毒苗”或许便会在他们心间悄然滋长,对其未来的人生轨迹、人际交往产生难以磨灭的消极印记。

当然,有人试图为这位老师开脱,声称事发突然,慌乱之中才出此下策。但教育本就是一场与爱同行、时刻保持冷静的修行之旅,突发状况恰是检验老师专业素养与仁爱之心的试金石。日常的师范教育、教师培训,无不将应对学生突发疾病列为重中之重,显然,这位老师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没能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切实行动。

反观家长,接到电话后心急如焚地奔赴学校,内心定是百感交集。既揪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又难免对老师的做法感到寒心。家长出于对学校专业教育与人文关怀的信赖,放心将孩子托付于此,而这一事件却如同一堵高墙,横亘在家长与学校之间,打破了那份珍贵的信任平衡。

幸运的是,普宁市教育局雷厉风行,迅速与涉事学校校长对接,开启核实处理程序。这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管理部门拨乱反正的坚定决心,期望借此东风,能在更广范围内掀起师德师风建设的浪潮,全方位强化教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让校园重新成为爱与温暖的汇聚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呵护下茁壮成长。

毕竟,教育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唯愿此后再无此类让人心寒的场景,还孩子一片纯净温暖的成长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