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课上但不放假”,学校要倾听学生的意见

孙继政(山西传媒学院)

据《信息时报》报道,寒假即将到来,广州中小学的“假前教育周”引发了不少家长的讨论。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们还需要等一周才正式放假,在此期间,他们仍然按照正常上学时间回校上课和参加校园活动。

关于期末考试后是否立即放假,我们不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家长不应仅仅因为孩子不再上课或者自己想减轻家庭压力,就支持或反对“假前教育周”。同样,学校也不能固守规定,忽视了部分家庭的实际情况,强迫孩子们留在学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假期是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时刻,“考完即放假”是多数学生的心声。就像家长工作繁忙一样,孩子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也会感到疲惫。如果考完试后依然安排补课或“课外教育”,不仅学习效果下降,还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事与愿违。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评判学生是否优秀也不应仅仅看考试成绩。那么,是否需要“假前教育周”,又该如何安排,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本。如果“假前教育周”能够真正考虑到学生的意见和兴趣,而不是做一些形式化的活动,孩子们自然不会主动请假反对。特别是在如今“内卷”的环境中,很多学生即使放假,也常常要参加补习班或兴趣班。如果“假前教育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孩子们会愿意参与,对他们和家长来说都大有裨益。反之,如果学校只是简单地让孩子留在校园,却没有提供有意义的活动,这样的“留校”就成了一种束缚,既占用了孩子的休息时间,又压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事实上,广州一些学校在“假前教育周”的安排上已经做了积极探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避免将特色活动简单地转化为知识预习。例如,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小学邀请教官为师生进行国旗护卫队和军体拳训练;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则安排了法纪教育营、交通安全营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涉及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还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

当然,家长和学校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避免强制参与。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孩子的需求和想法也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意见自然会有所不同。面对“假前教育周”的争议,学校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做出最适合的安排,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毕竟,“因材施教”不仅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意味着要倾听他们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替他们做决定”。只有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换位思考,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