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谣言扰乱市场真相

李宝证(山东大学)

据报道,近日,广东一女子一次性食用5斤车厘子后出现高烧症状,入院输液治疗时因药物过敏导致呼吸受阻,需要紧急输氧。随后,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受该事件影响,每个装有车厘子的集装箱至少损失20万元,国内预计到货2.9万个车厘子集装箱,59亿元将“灰飞烟灭”。事实到底如何?1月13日,媒体走访深圳农批市场和超市了解到,对于食用车厘子引发身体不适的新闻,有卖家表示对销售多少有些影响,但不会引起很大波动。(1月16日《鲁中晨报》)

深入剖析这一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的逻辑漏洞百出,车厘子销售陷入“绝境”需要我们警惕的不是车厘子的行情,而是这种危言耸听的谣言。

首先让我们审视这一传闻的起点,广东一女子食用车厘子后高烧入院。诚然,该女子因食用车厘子后出现高烧并入院治疗,但这并不能直接归咎于某一食品。有媒体再次联系因过量食用车厘子发烧并在医院出现药物过敏的当事人,她表示,症状在就医当天就已好转,现在已经康复。

食物不适反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该女子的病情还涉及药物过敏,与车厘子安全的直接关联无从谈起。然而就是这样一条缺乏充分证据支撑的消息,却被一些自媒体夸大渲染,最终演化为对整个车厘子行业的集体攻击,甚至与车厘子整体行业的整体命运挂钩。其不择手段地吸引眼球、赚取流量,毫无社会责任。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59亿元损失”,这一数字看似惊人,实则经不起推敲。据称,每个装有车厘子的集装箱至少损失20万元,而国内预计到货的集装箱数量为2.9万个,因此得出了59亿元的惊人数字。然而,这一计算过程充满了主观臆断和逻辑谬误。例如,每个集装箱的实际损失是如何测算的?是否有明确的统计数据支持?将单个集装箱的损失简单累加就为行业总损失?这种“数字游戏”不仅误导公众,也进一步放大了消费市场的恐慌情绪。

实际上,车厘子行业的价格涨跌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供需关系。据记者调查报道,商家透露今年智利车厘子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地大丰收,整体产量比去年增长近50%,市场供应充足。这一情况与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基本吻合,而非那些无稽之谈。对于食用车厘子引发身体不适的新闻,对销售多少有些影响,但不会引起很大波动。

这场车厘子风波其实是对市场和消费者造成了双重伤害。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而传言的扩散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对称。而一些消费者可能因为恐慌心理而选择回避车厘子,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不仅会对产业链上的种植者、运输商和零售商造成直接损害,还会抑制消费者正常的消费需求,破坏市场的健康生态。

回顾这场“车厘子风波”,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是谣言制造、信息不对称和公众情绪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传闻不仅缺乏事实依据,还通过夸张的数字演算制造市场恐慌,对产业和消费者均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害。无论是行业从业者、信息传播者还是普通消费者,都应对信息传播保持更高的警惕性和理性思考。谣言止于智者,让事实取代谣言,让理性战胜情绪,我们才能不被假流量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