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琳(重庆大学)
近日,云南普洱市孟连县人民医院发布“退费事项”公告,称经该院自查自纠,现将相关费用个人自付部分退还患者。退费人员明细表中写明了患者的姓名,其中退费金额最多为67.18元,最少的则有0.03元。现实生活中医院主动为患者退费的情况极为罕见,此事一经曝光自然引发了广泛关注。(9月7日 澎湃新闻)
笔者认为,与其称赞医院这份“亡羊补牢”的主动,不如更深入地拷问其背后的问题。这笔退款,更像是对沉疴已久的医疗乱象的一次象征性支付。退费是纠错的起点,而绝非终点。
这起医院退费之下,是医疗系统多年积弊的缩影。当过度检查、重复收费,甚至将非医保项目纳入报销等违规行为成为系统性问题时,它就不再是简单的操作失误。从孟连县人民医院到全国各地频频曝光的案例,其本质都在于一个深层的逻辑——医院将创收思维置于公益属性之上。当医生收入与检查、药品收入直接挂钩,当科室绩效以赚钱为唯一导向,医疗行为就不可避免地被异化。患者不再是救治的对象,而变成了“行走的钱包”。这种“以检养医”的畸形生态,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严重侵蚀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基础。
而细究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医疗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的阵痛与挑战。尽管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严厉的监管政策,如医保飞行检查、重拳处罚违规行为,并积极推动公立医院绩效改革,试图打破旧有的逐利机制。此次退费,也是基于普洱市医疗保障局转发的《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的政策落实要求。然而,旧疾难除,新制未稳。孟连县医院事件恰恰反映了这种转型期的复杂困境,一方面,医保部门的强力监管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另一方面,旧的利益链条依然存在,在巨大的创收压力下,一些医疗机构铤而走险,试图游走在政策的灰色地带。这种制度性的漏洞和管理的失效,才是真正的病灶所在。
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打出一套组合拳,让医疗服务回归其公益本色。首先,持续深化改革,从根源上切断医务人员薪酬与检查、药品收入的直接联系,建立以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技术水平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其次,强化监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医保智能监管网络,让每一笔费用都透明可查。同时,简化患者的维权流程,让小额退费不再是形式主义,而是真正便捷高效的权益保障。
孟连县人民医院的退费,是一次必要的局部纠偏。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更不能满足于一次形式上的退款。要这起事件后看到深层警示,真正解决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彻底打破“以检养医”的畸形生态。唯有通过深化改革、持续监管,让每一家医疗机构都回归到其治病救人的初心,才能重建医患信任,真正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退”还给大众,让医疗服务回归其治病救人的本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刘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