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大豆雄性不育基因

本报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联合国内优势单位,成功克隆了大豆遗传育种界寻觅50年的雄性不育基因MS1。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

该研究针对不育基因的特点,提出了公共对照池分子克隆策略,即利用已公开的大豆品种重测序数据作为公共对照池,以ms1雄性不育纯合材料构建突变池,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定位了ms1基因位点,并通过CRISPR/Cas9技术,创制该基因编辑突变体,成功再现了ms1材料的雄性不育表型,从而有力证实了MS1基因突变导致ms1材料的雄性不育。

该研究是大豆雄性不育基因分子克隆和功能实证的首例报道,为提高大豆雄性不育ms1轮回选择群体的育种效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定向导入雄性不育性状、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研究建立的公共对照池分子克隆策略对于重要突变体基因的分子克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王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doi.org/10.1111/pbi.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