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两个亿造时光机?“伪科创”要不得!

中国科学报 倪思洁

最近,一家山西的科技公司计划融资两个亿建“时光机器”。这台时光机器能“广泛用于时间旅行、星际远航、寿命延长”,“将给全宇宙带来持续、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据称,目前实验装置设计已完成,时空共振机制方面的研究已成熟,融资资金到位后,即可在7~12个月实验成功。

不仅如此,这家公司还声称装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高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竞、赵光恒院士以及美国科学院牛树强院士的认可和好评”,并“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知名专家院士组成的研发团队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仔细一看,这个要造福全宇宙、打造史诗级项目的公司,竟在2020年最后一天才成立。路演PPT火了之后,该公司董事长出面否认炒作,告诉媒体他们“只想低调做项目”。

2月3日,忍无可忍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公开发出声明:“我所与文中提及的‘山西瑞泰技术开发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人员没有任何接触与合作,因其不实宣传带来的任何损失,我所不承担法律责任。”

看到这里,这家公司有没有给人很熟悉的感觉?它和当初要造水氢驱动汽车的青年汽车,走的不是同一个套路吗?几个专业术语,再拉上官方背书,就可以包装成高科技水平的科创公司并准备融资了。

当然,山西这家公司的包装比较低劣,而且一开口就要两个亿,大概率不会有创投机构砸钱做冤大头。但如果公司早成立几年,如果包装得再走心一点、要的钱再少一点,如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没有公开发声明,这家公司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青年汽车呢?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科创板出现了一波破发小高潮。当初被资本热捧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有不少在上市后表现惨淡。其中有一些是由经济环境或管理因素造成的,但不排除存在披着科学外衣浑水摸鱼的“伪科创”的可能。

科创项目的理论支撑是否充分,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和迭代性如何,技术路线是否可行,产业化前景到底怎样……这些问题需要经过科技领域专业人员的深入调研才能回答。然而,一直以来,投资圈的项目争夺战十分激烈,不少创投机构为了争夺项目,连尽调都来不及做就打款,更别说严肃认真地向科学家请教了。

资本与科技“联姻”,原本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但科技有门槛,如果没有科学家的指导,这种“联姻”需慎之又慎。科创就像一块蛋糕,谁都想咬一口,崇尚“唯快不破”的科创投资机构还是擦亮眼睛,做好功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