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诗经”骂人,莫把低俗当“高级”

王静 (郑州大学)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公众号错把学生提供的“脏话谐音梗”当作诗经引用,发布后引起网友争议。(9月19 澎湃新闻)

这首“诗经·彼阳”是该学生用来表达对军训的感悟的“诗”。乍一看,此“诗”语言晦涩难懂,用词古色古韵,颇有《诗经》之风韵。但仔细端详,其中词句语意不通、言之无物,行文杂乱无章,且通篇都在用谐音粗俗地进行讽刺谩骂。如其间谐音“弱智”的“若至”,谐音“畜生东西”的“初升东西”等,已引人不适。更有甚者,还出现“彼阳晚意”“赤石东西”“寐游浮沐”等粗俗词句。这些谐音为何,自然不言自明。

这位同学或许是在“抖包袱”,想借“伪诗经”表达对军训的不满。作为一名历史学院的学生,她大可以选择校长信箱等恰当的途径。但在接受采访时如此口无遮拦、不分场合,就借用“伪诗经”出口成脏,的确辱没斯文,也有失磊落。倘若其中影射的脏话被破解,学生自己免不了一顿批评教育;若未被破解,那么只是贪图口舌之快,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什么意义?

其实,近年来诸如此类的“伪诗经”现象屡见不鲜,不少人把连篇脏话谐音编排成“诗”。一方面,这种“诗”能产生“让人当面挨骂,还笑着夸自己有文化”的片刻快意;另一方面,也无形地彰显出文化人骂人的“高级感”。

诗歌的语言高雅、美好、充满意蕴,并且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赤诚的精神情感。因此,古老诗歌在新时代新语境下进行新的尝试与融合本无可厚非。我们也并不反对真诚的、具有一定水平和韵味的“伪诗经”出现,毕竟这算是对诗歌的另一种传承。但倘若是披皮诗歌形式,实为粗俗恶搞的脏话,那就是对诗歌极大的亵渎。

因为,当诗歌成为粉饰脏污内核的工具,当越来越多的人把通篇的污言秽语当作高级的文字游戏大肆传播,于诗歌而言,实为一种悲哀。它不仅焕发不了新的生机,可能还会消解其严肃性和纯洁性。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诗与“俗梗”的混淆,或将进一步模糊文学欣赏与娱乐消遣的分野。

而对玩这种“脏话谐音梗”的人来说,这非但无法凸显出文化人骂人的“高级感”,反而映射出本人的低俗与不堪。毕竟,真正的“高级”往往不带一个脏字,既一针见血、正中要害,又幽默诙谐、无伤大雅。

诚然,诗歌在文字江湖流传至今已逾千年,其美好内核不可能就因此而轻易消解。但在“烂梗”“俗梗”向诗歌猛烈进军的趋势下,我们也要警惕污言秽语玷污诗歌的美好与纯粹,莫要把低俗当“高级”。此外,该事件也为学校敲响了警钟:若想减少此类尴尬事情的发生,在加强对文章内容把关力度的同时,平日里更要多多听取学生意见,拓宽意见表达的途径,从而有力地堵住谐音脏话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