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请放过我们家“子涵”!

林涵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近日,“子涵”这一名字无厘头地出现在各种社交的评论区底下,随处可见网友们玩这样的梗:“老师,怎么没看见我们家子涵?”,“老师,我们家子涵怎么在最后一排呀,能不能调到前面?”……“子涵体”成为了网友们近期最喜爱的潮流热梗。

说起“子涵体”,它是源自网友对一位“熊家长”的调侃。在一段家长群聊天记录中,有位“子涵妈妈”因孩子被蚊虫叮咬就出言不逊质问老师,还口出“雷言”:那为什么没有咬其他的小朋友?因此,网友们纷纷为老师打抱不平,“子涵妈妈”的那套话术也被“二创”,形成带有阴阳怪气的网络语言——“子涵体”。

诚然,“子涵体”是年轻人的有思考、有活力的写真但玩梗要有底线,但“子涵体”的种种弊端应被看见和重视。我们要注意到:这样的网络梗可能会误伤到现实中的“子涵”,以人名为调侃对象的梗更有潜在着各种危害。

“子涵体”当休矣,请勿让普通名字污名化。因网民组成复杂且素质参差不齐,网上关于“子涵”的调侃形式和内容已逐渐跑偏,呈现丑化趋势。例如,就有网友在展现一群猪的视频底下,也“抖机灵”道:我们家子涵怎么在最后呀?该玩笑实在不合时宜,“子涵”们不仅笑不出来,还感觉是受到言语冒犯和人身攻击。然而,这样的玩笑比比皆是,千千万万的“子涵”在这场玩梗的狂欢中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今日他,明日你,换位思考一下,倘若这次走红的不是“子涵”,而是我们自己的名字,我们又是否能接受原本寄托着父母的美好祝愿、伴随一生的姓名一朝沦为笑柄和谈资?这值得引起每一个“玩梗人”和“看客”的深思。

更值得注意的是,“子涵体”正在为校园暴力埋下种子。在媒介接触低龄化的今天,“子涵体”的大规模传播与发酵,可能会发展为线下的言语暴力祸及祖国的花朵们。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子涵”被称作是10后最热的名字之一,在2010—2019年间,“子涵”一名的“查重率”排在了男名第十和女名第五的位置。由此可见,不少“子涵”是14周岁以下的中小学生,不具备完全的判断能力,处在性格的敏感时期,也正生活在校园暴力最容易发生的环境中。

在日常生活中,“电摇”“鸡你太美”等烂梗早已在中小学群体广泛传播,“子涵体”若是继续病毒式发酵,中小学生也会被卷入这场狂欢之中。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玩梗有十分精准的攻击对象,“子涵”们可能因此遭受言语暴力、班级排挤等等。“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青少年的“子涵”真的有能力一笑而过吗?“子涵体”会不会衍生出其他的校园暴力方式?

以上种种都预示着,“子涵体”仿佛是一个正在倒计时的炸弹,威胁着中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将“子涵体”从一个热梗拔高到值得社会重视的议题位置。

网友们,请放过“子涵”!在这个全民造梗、玩梗的时代,我们理应保持理性,警觉对“梗”的筛选,而“子涵体”正是这应该停下的闹剧。希望“子涵体”能尽快按下休止符,让“子涵”们重新回归到安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