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网暴呼唤加速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悲剧后的谴责声尚未消散,新的网暴事件却又再度上演。像符文迪一样抗住网暴最终走出阴霾的受害者实为少数,更多受害者则深陷网暴苦海,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改善“受害者维权难、施暴者还敢犯”的治理现状迫在眉睫,构建全链条监管治理体系,筑牢事前、事中、事后反网暴全屏障,已经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作为网暴滋生地,社交平台在网暴事件中是重要的责任主体。当前,社交平台网暴治理多呈被动式防御,“一键防护”等措施虽然取得一定治理效果,但仅作为网暴行为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其中产生的时间差依然给当事人带来了无法消弭的伤害。如何利用算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成为新时代社交平台治理网暴的重要课题。社交平台要将网暴治理环节前置,利用人工智能自动识别技术,加强网暴预警,以适应网暴者采用网络黑话、梗文化攻击的网暴新形态,快速切断网暴扩散的链条。

严惩网络暴力,还迫切需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不断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之策,但公众维权的困境依然较为明显。网络匿名性和即时性使网暴证据难以收集,施害成本低而维权成本高,维权困难让很多受害者只能选择沉默。同时,现有法律对于施暴者的惩处力度较弱,与网暴带来的社会危害相比犹如“隔靴搔痒”。欣慰的是,立法打击网暴越来越成为共识。加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依法重拳出击,将摔碎网暴推波助澜者“法不责众”的算盘。

完善反网暴机制任重而道远,社会中的所有主体都有一份责任。学校应加强宣传教育、学生网络行为监管和家校合作;网信部门和司法机关可通过评估社交平台反网暴治理表现提供经济性激励和社会声誉性激励;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确自己的言论边界,理性友善发言、共建和谐网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