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被网络词“驯化”

网络词语是为了在互联网空间方便交流而产生的,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产物。其夸张跳跃的用词风格,深受大众喜爱,时常跳出网络空间而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日常交流表达,在无形之中界定并固化大众的个性特征。

一方面,在敏感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网络词往往被视为独特的社交符号,承担浓烈的情感宣泄,赋予极端过度的意义内涵。当你得知他人陷入自卑时,便把任何的情绪问题都归咎于原生家庭;当看见别人的努力时,他们可能就会脱口而出“内卷”;当别人对自己的缺点提出批评指正时,他们却把别人的好意视作对自己的“PUA”;又如前段时间引起广泛讨论的胖猫事件,社会大众单凭胖猫姐姐一面之词,从而陷入情绪自证陷阱,得知胖猫为女友花钱便将其定义为“捞女”,瞬间漫天流言化作千万只毛瑟枪,刺向真正的受害者。更甚者有公司在面试时将MBTI人格测试纳入招聘条件,虽然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性格特征,但是若将它视作唯一的条件,又何尝不是一种“职场霸凌”,所谓的MBTI人格定义不了任何一个人,反之,应该是由我们定义MBTI。

另一方面,网络词忽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内在的逻辑性,在定义世界的同时局限了大众评价事物的视野。单纯从一个角度去解析一件事情,并不能表明利害关系,诚然,网络词的滥用并不是词语的错误,同时使用者也有权去决定如何使用它,但是如若将这些词用在不正确的场合事件,用一个“以偏概全”去解释另一个“以偏概全”,这背后对事件的解释和定义恰恰反映了自身的思维逻辑,网络词的频繁使用恰恰是思维固化的表现。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需要言语表达,可连词汇这个最基本的表达介质都限制了,思维必然会窄化。

不可忽视的是,网络词的频繁使用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语言环境的污染,从而加深大众的刻板印象,误导舆论思潮。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和处事原则都是不同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特征,可当他频繁使用网络流行的词汇,不仅会限制自己的个性特点,更会弱化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技巧。长此以往,社会大众沉浸于网络词带来的快感之中,整个舆论环境都会陷入极端的评价。

观点是我们行为的基础,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观点,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带有批判性的思考,在正确场合使用,且不能完全依赖。在互联网浪潮中,网络词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迅速,所谓的流行词汇经不起时代检验必然会被遗忘,表达需要意义,思考需要深度,网络词汇勿滥用。

来源:红网 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