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就最近媒体报道的江苏南通崇川区观音山花园大酒店厨师为预防顾客腹泻在头菜里添加庆大霉素一案,崇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情况通报称,该案件为2023年9月崇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群众举报,联合公安部门现场查获的案件。对涉事酒店已依法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处罚款。对酒店经营者和相关责任人已依法限制从业资格。对构成犯罪的人员,司法机关已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预防食后腹泻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厨师竟在菜品中添加作为处方药的庆大霉素,这样的“脑洞大开”,真是让人不寒而栗。目前,涉事酒店和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处罚,但人们的担忧和疑问,并没有真正随着个案的处理完毕而消除。
总体上说,这桩荒唐案件至少还有两个细节需要被严肃审视。其一,涉事厨师的“下药”行为并非偶然为之,而是持续了近一年时间——2023年以来,该酒店厨师长沙某、厨师付某在烧制的鸡汁烩花胶、鸡汁烩蹄筋等“头菜”里,按照十桌一盒(相当于每桌一支)的标准添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累计售出添加该药品的烩菜1612份,销售金额77376元。那么要追问的是,为何几乎成为习惯的“下药”行为,未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而是直到内部员工的举报才得以揭开盖子?
其原因,到底是酒店的经营者、管理者等都对此熟视无睹,还是说必要的外部监管出现了漏洞?要知道,从公开信息看,近些年诸如“透明厨房”、常规性的食品安全抽检体系等,似乎都已非常普及,但为何这般直接向菜肴里“下药”的行为,却能够持续如此长时间,到底是哪个环节的监督机制“失灵”了?这带来的一个非常现实的担忧是,纵然是这般被无异于“投毒”的食品安全风险,我们是否也失去了主动识别风险、遏制风险的能力?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再荒唐的事,是否也都有了某种发生的必然性?
其二,近些年各个层面的食品安全治理不能说不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向菜品里直接“下药”的行为毫无顾忌地上演,当化工油食用油混装成为一种现象,这背后除了可能暴露出的监管漏洞,是否也反映出某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人心”的钝化,和社会基本的食品安全伦理的缺如,同样值得深思。毕竟,法律之上还有道德和良知,食品的生产、销售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再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也都需要“人”去执行,若最基本的道德和良知出现了偏差,食品安全的治理无疑要事倍功半。如何激活“人”对于道德、良知的坚守,如何强化社会对于规则、伦理该有的敬畏之心,是公共治理中不应该被回避的课题。
一个必须被正视的现实是,相比业已暴露的食品安全乱象,人们更担心的是更多潜伏的乱象不能及时被发现和制止;相比食品安全治理上的漏洞,人们更担心一些人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出现紊乱,将乱象视为“正常”,最终一步步拉低食品安全的底线,甚至不再相信食品安全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