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征程中,大学生是勇敢的先行者。他们的努力如点点星光,照亮了青少年的“心”世界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参加调查的青少年渴望被理解、被关注,却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心理支持而陷入孤独与迷茫。在此背景下,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于今年开展了“心理健康青春行”专项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注入了新力量。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多方调查表明,学业、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是主要压力源。繁重的课业负担、社交圈子融入困难、与父母沟通不畅等问题,常常让他们陷入焦虑与迷茫之中。在应对这些压力时,青少年虽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诉求助,但因同龄人自身心理亦不成熟,缺乏专业知识与辅导技能,一些求助者未能得到有效帮助。在偏远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众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稀缺,使得他们在心理困境中孤立无援。
在这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行动中,大学生群体凭借着青春的热情与担当,以独特的方式为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带来温暖与力量。大学生们以扎实的调研为基石,深入探寻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方”。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方式,抽丝剥茧般剖析青少年心理压力的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吉林大学阳光“童”行青春心航支教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启动情绪、增进关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特教服务团运用VR系统,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带来希望;电子科技大学星光之羽实践队联合各方力量,通过四级联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精准满足了不同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为他们送去了急需的心理关怀与援助。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他们将所学专业知识巧妙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断磨砺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对于青少年而言,大学生因年龄相近而更具同理心,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从而使心理支持更易被接受。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有力促进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也极大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实现了双方在心灵碰撞中的共同成长。
然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复杂多样,仅凭大学生的力量难以彻底攻克。这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携手并肩,形成强大合力。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应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改进教育方式,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学校应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精心完善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学的点滴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资源投入,广泛开展公益活动,共同营造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浓郁社会氛围。
在这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征程中,大学生是勇敢的先行者。他们的努力如点点星光,照亮了青少年的“心”世界。但这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接力赛,期待更多力量积极加入,共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撑起一片湛蓝晴空,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灵,满怀信心地迈向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