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广告”打到急诊室,这也太着急了

作者:龙之朱

近日,有媒体发布视频称,辽宁大连有市民吐槽“殡葬服务广告打到了医院急诊室,感觉心里不舒服”。对此,大连市民政局相关人员回应称,网传视频中展示牌并非“广告”,而是由政府部门投放的,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正规殡葬信息咨询服务,以免被“殡葬黑中介”坑钱。热线工作人员会尊重市民的选择,不会推销商品,更不会“强买强卖”。

搞了半天,原来这个让老百姓感到不适的殡葬“广告”,来头还不小。然而,仅仅因为是民政部门投放的,就没有毛病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越是“名门正派”,就越是应该有起码的边界感。

急诊室是什么地方?相信去过医院的人都晓得。生死未卜,辗转起伏,焦灼不安……这是人生的分水岭,也是人性的磨刀石,转瞬之间,可能会从希望的高峰坠入绝望的谷底,也可能会经历悲喜交集的体验。

对于这个充满紧张、焦虑的地方而言,突然植入的殡葬广告,无疑就是一种“无礼的打扰”,乃至“粗暴的干预”。家属还在揪心揪肺,希望出现奇迹,而殡葬部门却已经摆好姿势,准备接收,这未免也太着急了。

不必讳言,很多人最后或许抢救不回来,而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也都清清楚楚,但问题是,哪怕有一线生机,人们都会全力以赴,而不会想到去咨询什么殡葬服务。必然要做的不等于是眼下要做的,慎终追远那也得等走到终点之后。

人家还在苦苦煎熬,你却把“后事”安排了,甚至还说什么明码标价。也有人说,民政部门这份“广告”很周到,既有政策问答,也有服务咨询,还有监督功能,多方便呀。其实不然,场合不对、情绪不对、感觉不对,则服务越是周到,就越是惹人反感。

里边的道理浅显得很,这其实涉及一种可贵的感知能力。即对病患者和家属处境、情绪的准确把握,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医生也好,民政人员也罢,可能平素见惯了生老病死,“钝感力”要比一般人强,但不能也如此去要求病患者和家属。

说到底,民生工作不是单纯把工作做完、把信息送到就结束,尤其是关涉到生命关怀之事,必须有所敬畏。有关部门在进行政策宣传时更应当多一些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照顾好老百姓的处境和情绪,才算是真正把工作做好。

就此事而言,殡葬服务的展示牌并不是不可以投放,提供规范的、价格有约束的殡葬服务,也是老百姓需要的,但在操作上不妨多一些分寸、多一些精细化思维。比如把宣传栏挪到导诊台之类的“非敏感区域”,或安排工作人员对接答疑,这些都是比“急诊室打广告”更恰当的解决方案。(龙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