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内卷式竞争关键要遏制价格战

钟海书

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本是常态。良性竞争有利于企业创新进取,实现要素优化配置,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从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到光伏、动力电池等新兴行业,再到电商平台上的降价促销、新入局平台企业的大额补贴,众多行业、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陷入竞相降价的恶性循环之中。“内卷式”竞争影响面之广、破坏力之强、危害性之深,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内卷式”竞争是指在同一领域内过度竞争、恶性竞争,导致资源消耗大但效益提升有限,甚至投入与消耗严重高于产出与积累。“内卷式”竞争扭曲市场机制,破坏市场秩序,导致经营主体成本增加,行业整体效益下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2024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依法依规整治“内卷式”竞争,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并且规制的对象愈发清晰,治理思路更加明确,举措更加精准且具针对性。

从成因分析,“内卷式”竞争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一些地方盲目追风口、铺摊子、上项目,靠着不合理的补贴,让原本能力不足的企业进入了市场,同时原本经营不善的企业未能出清,扭曲了资源配置与价格信号,加剧了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干扰了市场顺畅运行。整治这种“内卷式”竞争,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要依法行政,注重完善市场规则,规范竞争秩序,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允许市场有效出清,进而逐渐达到新的市场平衡。

近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表示积极化解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强调开展良性竞争,不要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新能源汽车企业也纷纷发声,呼吁比智能化、安全性,不比低成本、低价格,通过强内功、提质量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其二,从市场角度看,“内卷式”竞争表现为一些商家以次充好、跟风抄袭,以低价、低质、低水平模式抢占市场份额,对质优者、创新者产生“挤出效应”。整治这种“内卷式”竞争,要从强化行业自律做起,更大程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既要补上新兴业态行业组织空位,也要完善传统产业行业协会职能,还需形成清晰规范的行业标准,特别要发挥头部平台、“链主”企业对行业的引领作用,以在最大范围内形成行业共识,构筑“共生共赢”产业链。

这方面的“内卷”,在一些餐饮企业和外卖平台表现得比较突出。平台数据显示,餐饮注册商户数量持续增多,行业整体供大于求,降价成为不少商家的现实选择。同时,不时有平台企业入局外卖市场,并试图通过巨量投入补贴用户或外卖员以快速抢占市场。无论是餐饮企业采取降价策略,还是新入局的外卖平台搞烧钱补贴,都存在着将行业和市场拖入“内卷式”竞争的风险。这方面已有深刻的教训,餐饮、外卖行业企业及有关各方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