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道德融入日常成为自觉

本报特约评论员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没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没有“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没有“千万锤成一器”的坚持不懈,就不可能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一旦缺失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的公道正派底气,行业风气就会受到污染。《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发布,就是旨在让职业道德更好融入人们日常工作生活,转化为广大从业者的自觉行动,推动形成尊崇职业道德的政策导向和社会环境。

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共青团中央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强调,要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着眼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强化职业道德实践养成,优化职业道德建设环境,推动职业道德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这份重要文件的出台将为提升职业道德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行风带民风、促社风发挥积极作用。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和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职业道德建设的成效。职业道德是伴随社会分工而产生的,有了职业分工,人与人及各行各业之间就有了因职业而发生的职业关系,就有了因职业需要而产生的职业行为,因而也就产生了调节职业关系与指导、约束人们职业行为的职业道德。

加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必须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着眼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职业道德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因此,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传承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结合时代要求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推动职业道德建设走深走实,进而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就显得尤为迫切。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没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没有“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没有“千万锤成一器”的坚持不懈,就不可能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同样,如果失去诚信这一职业操守,个人就会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会偏离运行之轨。一旦缺失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的公道正派底气,行业风气就会受到污染。而热情服务、奉献社会是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追求的目标,它不仅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纲要》的发布,就是旨在让职业道德更好融入人们日常工作生活,转化为广大从业者的自觉行动,推动形成尊崇职业道德的政策导向和社会环境。

职业道德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提供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职业价值与理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劳动者,而所谓高素质,既包含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物化内容,也少不了劳动精神、敬业精神、奋斗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的涵养。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把职业道德要求更加充分地体现到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制定中,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制度规范,能否建立健全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各行业形成具有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能否切实加强对青年职工的教育培训,帮助青年职工成长为职业道德优良、业务本领高超、工作作风过硬的优秀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对失德频发、屡治不改的突出问题,突破道德底线、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违反职业道德的典型事件,依法采取通报批评、曝光谴责、限制从业等措施,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也是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职业道德建设浓厚氛围的题中之义。

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强化协同发展,做到局部和整体相协调、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治标和治本相统一、当前和长远相兼顾,必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道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