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以颜值筛人:真正丑的是企业价值观

李泽妤阳(西南科技大学)

5月16日凌晨,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表示,自己在Boss直聘上看到深圳某财务管理公司在招聘文员,于是联系了对方,结果对方直接回复“不行,太丑了”,相关帖子引发关注。16日,记者联系上当事人陈女士(化名)。据她介绍,没想到该公司这么回复,“气得说不出话来。”涉事公司负责人韩女士则表示,“下面人回的,不用管。”(5月16日 上游新闻)

求职者收到HR“太丑了”的粗暴回复迅速引发热议。这一事件之所以受到关注,不仅因为招聘方的无礼,更因其折射出的职场乱象——文员岗位为何要卡颜值?如此荒谬的标准,究竟是招聘还是选美?

文员岗位的核心能力本应是办公软件操作、文件整理、沟通协调等职业技能,而非外貌条件。然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在招聘时却将“形象气质佳”作为硬性要求,甚至成为筛选简历的第一道门槛。这种招聘逻辑,本质上是对岗位职责的误解,更是对求职者的不尊重。

更讽刺的是,此次事件中的岗位月薪仅为2000-3000元,远低于深圳的平均工资水平。如此低廉的报酬,却要求应聘者“颜值在线”,无异于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企业若真看重形象,为何不提供与之匹配的薪资?这种“既要又要”的傲慢态度,恰恰暴露了某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轻视——他们似乎认为,求职者只能忍气吞声,接受任何无理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形象气质佳”的要求,往往出现在女性求职者的招聘信息中。在职场中,女性常被期待“养眼”“亲和”。此次事件中HR直言求职者“太丑了”,正是这种不合理期待的体现——他们不是在招聘员工,而是在挑选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职场花瓶”。

如何打破“以貌取人”的职场困局?首先,企业应回归能力本位,招聘的核心应是岗位匹配度,而非外貌。企业需明确岗位的真实需求,避免将无关条件强加给求职者。同时,无论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场景,HR的专业素养亟待提升——尊重应聘者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任何带有侮辱性的言辞都不该出现在招聘过程中。此外,当面对不合理的招聘要求或歧视性言论时,求职者应勇敢维权,保留证据并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促使企业改正。从社会层面看,需破除“颜值即正义”的偏见——职场外貌歧视的背后,是社会对“美”的过度追捧。我们需倡导多元审美,强调能力与品格的真正价值,而非让外表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首要标准。

招聘的本质是人才与岗位的匹配,而非外貌的较量。一句“太丑了”,不仅伤害了求职者的尊严,也暴露了某些企业的浅薄与傲慢。职场不应成为“看脸”的秀场,而应是能力与价值的竞技场。唯有回归理性,尊重每一位求职者的专业与人格,才能真正构建公平、健康的就业环境。当企业以颜值筛选人才时,真正丑的,正是它们自身的价值观。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李泽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