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焦虑的“伪科技”该“退烧”了

据7月14日“央视网”微信公众号报道,当下,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标榜“防摔”“辅助学步”功能的“学步鞋”,销售人员更宣称其能促进足部发育、矫正步态。而权威专家指出,光脚才是学步期儿童的最佳选择,这不仅有助于刺激足底神经发育,更是人类进化形成的自然方式。研究显示,所谓的“学步鞋”既不能预防足部问题,也无助于步态矫正。

当科学事实与商业宣传形成如此鲜明反差,我们不禁要问:为何理性声音总在营销狂潮中失语?

从商业角度看,“学步鞋”堪称营销典范。商家通过精细划分年龄段、堆砌科技名词、打造专业形象,将普通童鞋包装成育儿刚需。这种策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家长心理的精准拿捏——既利用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焦虑,又制造了“不买可能耽误发育”的恐惧。在双重心理攻势下,即便售价高达千元,仍有大批家长争相购买。

需警惕的是,在育儿领域,这种现象几成常态。从“右脑开发”课到“增强免疫”保健品,再到如今的“学步鞋”,一条完整的“焦虑产业链”已然形成。其运作逻辑无非是将自然成长过程包装成非干预不可的问题,把个体差异渲染成必须治疗的病症,最终将育儿异化为无止境的消费竞赛。过程中,科学常识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

类似现象折射出一些家长育儿的三大误区:一是过度干预自然成长规律,将本该顺其自然的发展过程变成需外力介入的“技术活”;二是盲目崇拜“高科技”产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三是将育儿责任过度外化,试图用消费替代陪伴与观察。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多方协同发力。监管部门须严打虚假宣传,媒体和医疗机构应加强科普,而家长更要保持清醒——孩子的成长自有其节奏,育儿的真谛不在于购买多少高价产品,而在于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

所以说,靠天价“学步鞋”让孩子领先一步,其实是个伪命题。如果说孩子成长过程中真有起跑线的话,那么应该是家长的科学认知与理性判断。当我们放下焦虑,回归养育的本真时,才能更好助力孩子迈出坚实的人生第一步——就像人类数百万年来始终做的那样,无须任何“高科技”加持。(孤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