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没机会真入伍,先整个‘电子军装’过把瘾”“AI一键让我穿上了绿色的军装,圆了我儿时梦”“体验一下穿上警服抓人的样子,帅气吗”……近期,AI生成的“军装照”“警察抓人照”在短视频平台爆火,用户上传照片即可轻松“变身”。
穿上笔挺军装、体验执法过程,AI换装技术让普通人瞬间实现“职业梦想”,这种看似无害的娱乐行为背后,却暗藏着消解职业神圣性、践踏法律红线的危险。当技术赋权与娱乐精神越过合理边界,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AI换装不能成为法外之地,虚拟世界的狂欢必须守住法律的尊严与边界。
技术中立性不能成为僭越职业尊严的挡箭牌。军人保家卫国、警察维护正义,这些职业的制服不仅是身份标识,更是国家权威的象征。AI生成的军装照中懒散的站姿、戏谑的表情,本质上是对职业荣誉感的消解。某短视频平台上,有用户生成“因酒量差被警察带走”的虚假视频,点赞量高达数万,这种将严肃执法娱乐化的行为,正在无形中侵蚀社会对公权力的敬畏。
我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诋毁、贬损军人荣誉”,而AI生成的错误军衔、混乱军种配置,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军事管理秩序的破坏。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平台提供的“警情通报”模板,可能成为编造虚假案件的温床。当技术便利与违法动机结合,虚拟空间的越界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现实危害。
平台责任缺位正在加剧乱象蔓延,构建多维治理体系已刻不容缓。在立法层面,需细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军警形象生成的禁止性条款;技术层面应建立数字水印系统,实现生成内容的全流程追溯;平台方需要完善审核模型,对敏感职业形象设置禁区。
AI换装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是技术伦理与法律秩序的碰撞。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划清娱乐与违法的界限。虚拟世界的自由从来都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法律标定的红线与社会共识铸就的护栏。(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