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控”课程,学生为何争先恐后选修

周芳元

新学期伊始,安徽农业大学备受关注的“体重管控”课程正式开课,这门被学生称为“一边健身、一边拿学分”的特色课程,在校园里掀起一阵健康塑身的“新风尚”。(2025年9月7日《南国早报》)

今年是“体重管理年”,越来越多高校把体重管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重管控”课也取得了突出成效。安徽农业大学备受关注的“体重管控”课,有减肥训练的做法,还有融合运动生理学、营养学和体育训练的综合实践课的创新,更有学分考核的赋能,紧密对接学生“体重管控”需求,一套适合学生口味的营养餐摆在面前,学生岂能不争先恐后选修。

机械的减肥训练低效,科学的融合组合高效。“体重管控”赋能学生健康发展,最为关键的是要引领学生从被动要求走向主动选择,目前形势下,一套套机械的减肥训练方案难以满足个性学生“体重管控”方面的需求。安徽农业大学备受关注的“体重管控”课,目标清晰、做法科学、过程自然,有反馈评价,学生照章执行,就能达到相应效果,这也是项目化学习功效。随着时代发展,影响“体重管控”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全面联系,构建起科学的课程管理体系,“体重管控”更高效。充分考虑力量训练、有氧运动、营养学及体重变化等客观生理学机制要求,学分赋能调动主体的积极主动性,主客观相适应,这是适合学生“体重管控”的课程。

“体重管控”永远在路上,与时俱进予以创新更适合。“体重管控”课,不仅要有教学上的方便快捷,更需要有育人方面的高效,唯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把体重管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会有功效。北京科技大学食堂推出复刻版卫健委食谱“减脂套餐”,中国农业大学精心设计56道科学营养的菜品,上海理工大学的《健康减脂》课,云南多所高校“身体倍儿棒”证书等,这些探索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应,这些都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进行“体重管控”的生动阐述。简单机械式照搬,效果不一定会好,一校一策推进体重管控,学科融合中创新“体重管控”模式,数智赋能“体重管控”课程等值得探索。

建立健全健康的生活方式,未雨绸缪“体重管控”。超前谋划“体重管控”,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各高校可就“体重管控”成因进行详细调查,及时为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踩刹车,加强相关引导,引入预警机制。鼓励学生早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置一定数量免费的营养早餐;每天达成相应的体育运动量,可凭智能数字结果积累相应的学分值;还可以将“体重管控”课相关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融合,实现专业课程与“体重管控”课程相辅相成相互赋能;还可以将“体重管控”课程与学生的潜能领域相结合,潜移默化中培育“体重管控”意识。

“体重管控”任重道远,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安徽农业大学“体重管控”课程受追捧,其背后是课程融合创新的表达,所传达的是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现实需求,让“体重管控”的学习巧妙地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一边健身、一边拿学分”只是其中的一种,“一边健身、一边享受相关成果”可供选择的会有多种多样。减肥训练需要有,加肥训练也可有,健康塑身“新风尚”蕴含无限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