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观鸟+”带来的“生态流量”

当前正值候鸟迁徙高峰期,地处鄱阳湖腹地的“候鸟小镇”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草洲青绿、芦荻泛黄,白枕鹤群掠湖而起的身姿,被观鸟爱好者定格成动人画面。依托候鸟带来的“生态流量”,江西吸引海内外游客观鸟、采摘、研学、摄影,助推区域旅游经济加速发展。(据中新社11月16日报道)

与观鸟有关的多种业态兴起,是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良性转化。在江西,遂川县的山间民宿,旺季时天天爆满,村民年均增收3万元;婺源县的职业鸟导,接待过三十多个国家的游客,定制化观鸟团预约不断。从单一观鸟到“观鸟+科普+休闲”多元化消费场景,从零散经营到产业链协同,观鸟不仅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传统业态升级,更催生了鸟导、观鸟装备租赁等新职业。

用好观鸟这一资源,需以精准施策激活其多元价值。吴城镇依托“候鸟小镇”品牌,深化亲子研学、星空观鸟等场景,遂川县千年鸟道聚焦科普教育,构建“观鸟—护鸟—生态体验”的完整链条。各地应像这些地方一样,立足自身生态特色,打造独特发展路径。同时,要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观景台、推出“观鸟套餐”等方式,让游客来得方便、住得舒心、玩得尽兴。

观鸟业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观鸟的核心吸引力是健康的候鸟种群与栖息地,各地需划定观鸟禁区与活动范围,规范观鸟行为,避免惊扰候鸟。要建立“护鸟员+志愿者”等多种机制,鼓励游客参与生态保护,形成“观鸟爱鸟、护鸟促游”的良性循环。福建明溪、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实践证明,只有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各种鸟才能自由飞翔,观鸟才能长期进行。

从候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到蓬勃发展的富民产业,观鸟游的良好发展态势,彰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各地唯有秉持生态优先、精准发力、长效治理的理念,才能让这份珍贵的生态流量持续赋能地方发展,让观鸟成为带动旅游增收的引擎、守护生态家园的纽带,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越走越宽。(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