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 单桢云(西安交通大学)
林思怡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今年9月到英国读研。她在苏格兰国家图书馆遇到一件来自日本的展品,介绍文字里写着“最早的印刷品实物来自8世纪的日本和韩国,比欧洲的印刷术早了几百年”。“难道最早的印刷品实物不是来自中国吗?”林思怡开始查阅更详细的资料,发现这件展品来自公元770年的日本,是日本最早的印刷品。她认为,展板上的文字有歧义,于是向图书馆提交了正式的反馈信。现在,展板上的文字已修改为“雕版印刷术起源于中国,比欧洲早几百年,8世纪时传到日本”。林思怡说:“中国文化的世界形象需要我们每位中国人来共同维护。”(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印刷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公元868年,就已经有了《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印刷技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对后来的文化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印刷术的传播并不是孤立的,它随着商人和旅行者的脚步,翻山越海,在8世纪抵达了日本,并在那里产生了本土的印刷传统。
这位中国女孩用自己的行动纠正了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误解,还原了历史的真相,网友纷纷为她的认真点赞。从福建的海岸城市到苏格兰的古老图书馆,林思怡的留学旅程本身就是一次文化和知识的交流。她回忆道:在厦大的五年学习过程中,建筑学的老师们常常鼓励他们在做每一个设计前,要先对该类建筑进行充分调研。因此总是一头钻进图书馆,从一叠叠的书籍中加深了对世界的理解。大四暑假在一个博物馆当志愿者,感受到了博物馆、美术馆等展馆的重要教育意义,这也成为了她会留意到展签上错误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当对客观事物抱有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刨根问底,这是做学问的基础,也是弘扬文化的底气。不仅是担当着教育与陶冶情操功能的博物馆有着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任何对外展示、有记录说明的物品都值得去仔细辨别,发现问题勇于发声,中国文化需要我们悉心守护。
为印刷术“正名”不仅是对于中国文化的保护,更是对全球文化历史认识的一次贡献,彰显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历史的真实性经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误解、偏见甚至故意的歪曲。林思怡对展板文字的质疑和后续的反馈行动,不仅纠正了一个具体的历史事实,更是对全球文明于中国文化记载与印象的重新书写,倘若置之不理,认为小事一桩,那会有多少西方典籍博物馆上镌刻下错误的历史,又有多少中国文化遗迹蒙尘含冤。对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坚持和尊重是全球民众公认的普世价值,对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成功昭雪”也侧面印证了每个人在保护历史真相和促进文化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跨文化对话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这样的“勇敢发声”也是全球文化交流和互相学习的一种途径。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和历史知识更容易流动和交融。林思怡的较真,传达的不仅是印刷技术年代起源的知识问题,从反馈到修正重建的过程更是一个进一步认识和文化交流、共享的生动故事。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也促进了国际间的和谐与尊重。
通过这次事件,也为教育机构和博物馆敲响了警钟。作为为公众提供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更应该严格核实每一份表述,尽力做到客观还原,尊重保护。愿公共文化机构吸取这次宝贵的教训,及时反省与审查整改。未来,教育和文化机构应更加重视准确性和多元视角的展示,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化多样性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公众也应被鼓励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无论是通过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小行动。
中国文化的世界形象需要我们每位中国人来共同维护。仔细辨别,勇敢发声,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维护和弘扬属于自己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了解我们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伟大祖国,为保护和促进全球文化遗产做出贡献。